葉安然這一站來到了京城。看著熱鬧的煙火氣不由的打心底裏感謝國家的強大。但是自己不準備把末日的信息傳遞給國家,畢竟自己隻是個小人物,根本接觸不到大領導,反而自己發的信件整不好還會被人認為是惡作劇。
葉安然查找著京城的美食,找到了來京城必吃的美食前十名,準備都試試。
鹵煮火燒,是京城的傳統特色美食,起源於京城城南的南橫街。
北京烤鴨是京城的著名美食,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曾是宮廷食品。選用了優質的北京鴨,用果木碳烤製,色澤紅潤,肉質外酥裏嫩,肥而不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派。其中全聚德烤鴨是代表。吃法多種多樣,可以卷在荷葉餅或者夾在空心芝麻燒餅裏吃,並且根據個人喜歡加入蔥段、甜麵醬、蒜泥等佐料。
京城炒肝是北京小吃中的經典代表,由豬大腸和豬肝製成,曆史悠久,起源於清同治元年的“會仙居”。這道菜不僅在做法上具有獨特之處,還在口感和風味上有著別具一格的特點。湯汁濃稠,搭配生蒜和熟蒜,使其味道更加豐富。盡管名為“炒肝”,實際上是一種煮製的方式,但它的湯汁卻稀而不澥。豬肝嫩滑,肥腸軟糯,是一道深受大家喜愛的傳統早點。
京城炸醬麵是北京的傳統特色麵食,起源於北京,並因其獨特的口感和風味被譽為“中國十大麵條”之一。這道菜由菜碼和炸醬拌入煮熟的麵條中製成。菜碼通常包括黃瓜、香椿、豆芽、青豆和黃豆,而炸醬則是由肉丁、蔥薑和黃醬或甜麵醬炒製而成。麵條勁道,炸醬鮮香,使其成為京城及周邊地區食客的最愛。在老北京炸醬麵、海碗居、一碗居等地,都可以品嚐到正宗的炸醬麵。
京城豆汁兒是老北京的傳統特色小吃,擁有300多年的曆史。它是由綠豆製作粉絲或團粉時,濾去澱粉後留下的淡綠泛青的湯水,經過發酵後熬製而成。豆汁不僅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還富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營養價值高。盡管外觀可能不太吸引人,但北京人一直深愛這一小吃。在乾隆年間,豆汁兒從民間傳入宮廷,成為宮廷飲品。它也是北京著名的早餐小吃,搭配焦圈、鹹菜和小燒餅,是許多北京人心中完美的早餐。但是葉安然喝了之後,根本無法下咽。
老北京驢打滾是北京和天津衛的傳統小吃,起源於東北,因其製作過程中撒上的黃豆麵而得名。這種小吃外觀黃、白、紅三色分明,口感軟糯香甜,帶有濃鬱的豆香味。驢打滾主要由糯米麵、紅糖和黃豆麵製作而成,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它不僅曆史悠久,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艾窩窩是京城的傳統特色美食,外觀雪白,頂部點綴著紅色的山楂糕,既美觀又誘人。這種小吃由糯米粉和麵粉製成外皮,內餡則包括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和山藥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口感粘軟、香甜,深受大眾喜愛。艾窩窩不僅是北京年節喜慶的糕點小吃,還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此外,它還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等功效,是一種營養價值豐富的溫補強壯食品。
豌豆黃是京城春季的傳統佳品,也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它由上等白豌豆磨碎、去皮、煮爛後,加入糖炒至粘稠,再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外觀淺黃,口感細膩,入口即化,帶有清甜的味道。豌豆黃不僅因為慈禧太後的喜愛而名聲大噪,還在春季廟會上成為常見的食品。此外,它還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深受大家喜愛。
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是京城的代表性美食。它起源於元代,並在清代康熙、乾隆時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1854年,京城前門外的正陽樓首次推出了涮羊肉,其獨特的切肉技巧使得這一美食名聲大噪。涮羊肉的特色在於清湯底料和豐富的蘸料,通常使用麻醬、腐乳和韭菜花等調料。此外,涮羊肉的食材多樣,包括粉絲、白菜等,使其成為京城地區極受歡迎的美食。
葉安然嚐完所有特色美食之後,每樣各來500份,當然豆汁兒除外,這個真的是無法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