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附錄:商業騙術案例(1 / 2)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騙子形形色色,騙術無處不在。很多時候,其實他們的手段並不高明,但對於求富心切、初涉商海、經驗欠缺、知識甚少——把投資創業、經商致富看得比較簡單的人以及時常夢想天上掉餡餅的人,足以奏效。當你清醒過來時,血汗錢已經被騙子們騙進了自己的腰包。

要想免於上當受騙的損害,除了要加強自身防騙的能力,消除非分之想,不貪意外之財,還需要提高識別騙子的水平。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下麵這些騙術的揭秘,可以幫助大家擦亮慧眼,保持頭腦清醒,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腳踏實地走上成功之路。

1.網絡詐騙

網絡普及程度的提高也帶來了網絡詐騙的日趨嚴重。尤其是網絡的開放性、不確定性、虛擬性等特點更是為詐騙者提供了便利。

王林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了幾十年,前段時間在一網站上開設了賬戶,想在網上創業。

一天,王林在網上看到一個項目,有位客商低價批發優質大豆,“身經百戰”的王林並不是太著急,而是通過相關部門了解對方的情況。在確認了對方的“身份”後,才在網上彙去了30%的貸款,可他等待的大豆運貨車卻遲遲沒出現,時間久了,他隻好去實地催貨。到了之後,王林發現,那家企業的確存在,不過是做建材貿易,不搞農產品,而且未開設電子商務。網上的那家公司,是詐騙者騙取了那家企業的營業執照後虛擬出來的。王林苦不堪言,彙出去的幾十萬元化為了泡影。

這隻是五花八門的網絡詐騙中的一種,創業者一定要記住,網絡隻是交易的一種媒介。你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商業信息,重要的是你還得進行實地考察,尤其是資金大的單子,利潤大的項目風險也會高。

創業者“親自出馬”是必要的,不能僅僅依靠敲敲鍵盤就交付定金。

有條件的話,還要谘詢相關部門。

現在常見的網絡詐騙類型有四種:一是借助虛擬的互聯網,發布虛假信息,虛構市場,受害人打完款後,收不到貨物或收到劣質貨物;二是設立購物網站,騙人輸入銀行賬號和密碼,然後把受害者銀行卡裏的錢盜走;三是利用網絡群發欺詐短信,金額大都很小;四是通過聊天方式交友,騙取對方信任後騙人錢財。創業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2.融資詐騙

很多創業者天真地認為,融資就是用別人錢的,怎麼可能遇到騙子呢?所以,他們就沒有了防範意識。

李綱投資10萬元開辦了一家企業,經過兩年的努力,資產已達到30多萬元,企業前景很不錯,他還想擴大業務,隻是資金有限。他四處到銀行借錢,但是都沒有什麼結果。就在他快結束這個念頭時,一家投資公司卻表示“有興趣”。這家公司自稱是某大型企業旗下的子公司,人員齊備,像模像樣,對李綱的項目詢問得認真仔細,評價也很高,還表示“先做朋友”。

李綱很感動,所以當對方提出要考查項目的真實性,並且先預付考察費時,他表現得很爽快。可是,就在錢寄出去後不久,李綱才知道上當了——那家公司的電話變成了空號,人再也聯係不上了……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騙者利用創業者急需要錢的心態,先騙取創業者的信任,讓創業者覺得遇到了“救星”,最後以考察項目的名義騙取費用,收費後人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其實,創業者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想要把公司做大做強。

隻是對於融資,不僅要對這類公司的背景進行詳細調查,還要時刻警惕,尤其是對各種付款要求,把錢寄出去之前一定要多長個心眼。

一般來說,融資騙局大都有以下五種形式:一是考察費,騙子和企業聯係業務時,以不了解企業為名,要求到企業考察,且要求預付考察費;二是項目受理費,即騙子在收到企業的相關資料後,要求企業繳納對項目進行評估的費用;三是商業計劃書費用,騙子大都要求融資企業提供商業計劃書。企業大都有自己的商業計劃書,但他們以各種理由不予認可,要求提供標準的計劃書,並收取費用;四是評估費,在融資過程時,騙子會要求對資產進行評估,並指定專門的評估機構;五是律師費,這是騙子欺詐行為中最具隱秘性的,因為收取律師費相對容易,這律師費裏很大一部分要返給騙子公司的。

3.支票詐騙

支票詐騙作為一種新興的犯罪方式,有逐漸上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