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利腸胃排泄
傳統醫學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帶;嫩蠶豆煮稀飯能和胃、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秘有良效。
傳統醫學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帶;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壓,咯血,衄血,婦女帶下等病症。蠶豆莖止血,止瀉;葉收斂止血。花涼血,止血;種子皮利尿滲濕;莢殼收斂止血。
【歸經】入脾、胃經。
《本草求真》:“入脾、胃。”
《本草再新》:“心、脾二經。”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用主治】健脾,利濕。治膈食,水腫。
《食物本草》:“快胃,和髒腑。”
《本草從新》:“補中益氣,澀精,實腸。”
湖南藥物誌》:“健脾,止血,利尿。”
嫩蠶豆煮稀飯能和胃、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秘有良效。極少數人在食入蠶豆或吸入其花粉後,可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症狀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暈,胃腸紊亂及尿膽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蒼白、黃疸、嘔吐、腰痛、衰弱。一般吃生蠶豆後5~24小時後即發生,但有時食炒熱的也可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