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 補肺益胃(1 / 1)

黃芪——補肺益胃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黃芪性味:甘,微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黃芪據有補中益氣的功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無力等症,常與黨參、白術、山藥同用;氣虛下陷、內髒下垂,如脫肛、子宮脫落、胃下垂等,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補中益氣湯。

黃芪還具有固表斂汗的功效,表虛自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黃芪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急性腎炎水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黃芪湯;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者,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

黃芪具有托瘡排膿的功效,陽氣虛弱,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瘡瘍久潰不愈,用於瘡瘍潰破後,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稀,常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此外,黃芪還應用於糖尿病、腦血管意外後遺症、高血壓病、風濕病、多發性神經炎、肌無力症等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