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推薦:春日金牌食單
萬物生長,陽氣初生,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體內的精、氣、神也在此時複蘇。怎樣的飲食方案,才能在日常飲食中達到養生之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向我們推薦了“春日金牌食單”。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雜合食之,取迎新之義,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其實,古時人們吃五辛盤不僅僅如李時珍所說的那樣是為了“取迎新之義”,同時也是了為了散發五髒之氣、健身防疫。
春盤晉代已有,那時已稱“五辛盤”。五辛廣義講是指五種辛辣(蔥、蒜、椒、薑、芥)蔬菜做的五辛盤,服食五辛可殺菌驅寒。那時是將春餅與菜同置於一個盤內。到唐宋時吃春盤春餅之風盛行,皇帝以春酒春餅賜予百官近臣,宋人陳元靚撰《歲時廣記》稱:“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並以酒賜近臣。”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精致。至清代時,皇帝也以春餅春盤賞賜丹臣近侍,受賜者感涕不盡。這種吃春盤春餅之俗,傳向民間,更以食餅製菜並相互饋贈為樂。
清代的《北平風俗類征·歲時》載: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鹽醃各肉,並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幹粉、雞蛋等,且以麵粉烙薄餅卷而食之。這正是清末民國時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餅應景咬春之節俗,至今北京仍傳承著此食俗,俗話有“打春吃春餅”之語。說到春餅,過去講究的人家到鍋餅鋪去買。
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在春天,寒盡春來,正是易患感冒的時候,用五辛來疏通髒氣,發散表汗,對於預防時疫流感,無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下麵就分別介紹“五辛盤”的前三種——蔥、蒜、韭。
1.常吃蔥
蔥是中國的一種很普遍的調味品或蔬菜,也是一種葷菜。它是草本植物,葉子圓筒形,中間空,青色。中國人習慣於在炒菜前將它和薑切碎一起下油鍋中炒至金黃後再將其它蔬菜倒入鍋中炒。農曆正月生長出來的蔥,由於氣層和土壤的關係,蔥不再隻是香料而是特殊的補品。它可以幫助身體機能的恢複,貧血、低血壓、怕冷的人,應多吃正月蔥,可以充分補給熱量。眼睛容易疲勞、出血、失眠和神經衰弱不安定的人,隻有正月可以吃蔥,過了正月,蔥因為刺激性強,會將體內的營養素消除,所以此類人群吃蔥的機會1年隻有1次,要抓住最好的機會吃蔥。
【蔥的美味食單】
1.蔥豉湯
配料:蔥30克,淡豆豉10克,生薑3片,黃酒30毫升。將蔥、淡豆豉、生薑並水500毫升入煎,煎沸再入黃酒一、二沸即可。此湯具有發散風寒,理氣和中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病症。
2.蔥棗湯
配料:大棗20枚,蔥白7根。將紅棗洗淨,用水泡發,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燒沸,約2O分鍾後,再加入洗淨的蔥白,繼續用文火煎10分鍾即成。服用時吃棗喝湯,每日2次。此湯具有補益脾胃,散寒通陽的功效,可輔治心氣虛弱,胸中煩悶,失眠多夢,健忘等病症。
2.常吃大蒜
蒜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稱葫,又稱葫蒜。以其鱗莖、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可做主料(如青蒜、蒜薹)、配料、調料、點綴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