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飲食原則,保養好你的胃(1 / 1)

守住飲食原則,保養好你的胃

多數人可能認為自己的胃隻有一點點小毛病,實際上,現代人由於快節奏的生活以及強大的工作壓力,大部分人的胃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因此,要想有一個好胃口,並讓胃健康,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原則。

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出了毛病,吃什麼都難受。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出現過胃酸過多、胃痛等症狀,部分從事特殊職業的人更是如此。特別在冬季,胃病更易成為很多人群的職業病。調查顯示,教師、司機、白領、交警、個體業主、環衛工人、記者、學者等是最容易產生胃病的八大行業,其從業者患胃病的幾率要比其它行業從業者高出2.3倍。其中教師更是以78%的得病率高居首位。

人群中常見的胃病主要有肝胃鬱熱;脾胃不和;胃陰虧虛;脾胃虛寒。

1.肝胃鬱熱。常見症狀:胃脘脹悶,口苦口幹有異味,大便偏幹,胃痛心煩,舌黃厚膩,年輕人臉上長痤瘡。

2.脾胃不和。常見症狀:進餐後胃中飽滿,打嗝泛酸,腹脹,食欲差。

3.胃陰虧虛。常見症狀:進食無味,口燥咽幹,手腳心熱,舌紅少苔。

4.脾胃虛寒。常見症狀:腹脹腹滿,食欲差,乏力怕冷,受涼或吃油膩食物易犯病,舌淡苔白。

為了養好自己的胃,我們應該在飲食上下工夫,必須要注意飲食規律,什麼能吃,什麼少吃都要注意,以下是幾條養胃的原則: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醃製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饑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煙,因為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12.多吃天然的食物。簡單來說就是食用大多數植物的根、水果、綠葉及豆類、種子類,再加上一些魚類。

13.攝取多種顏色的食物。蔬菜和水果是因為不同的胡蘿卜素及600種天然植物性化學物質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顏色,一種很著名的胡蘿卜素就是茄紅素,存在於蕃茄及甜菜中,可以預防前列腺癌。

14.吃有機食物。曾有研究將有機和傳統蔬果做比較,發現在有機菠菜裏維他命C的含量高了52%,同時礦物質的含量也比較多。另一個研究則比較了使用傳統及有機方法耕種的穀物中酚的含量,酚是植物性的化學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及抗癌作用,研究者發現有機穀物比傳統農業技術栽培的穀物,其酚的含量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