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一名醫生解剖一名死者的大腸,從中取出10公斤陳舊的,已經變成象石頭一樣硬的糞便,並將其作為陳列展品,至今仍存放在盛有酒精的玻璃罐中。看來體內有毒是多麼的可怕!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體內本身就有一個“排毒”、“解毒”體係,如果排出通道有障礙,就會鬧病。中醫有一個觀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什麼不通?就是生物管道不通,所以醫生也就是一個“管道工”,把管道打通,毒素可以排得出去,身體裏沒“毒”了,病也就好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醫生治病就是要設計一個排毒、解毒的管道,維持人排泄體係的通暢性,如果這個人出汗不暢,大小便不通暢,健康肯定就受到威脅。什麼時候才能確定自己身上有毒素呢,當你有下麵情況就要注意了:
1.頭暈,頭痛,煩躁不安,精神不能集中。
2.疲勞乏力,昏昏欲睡。氣短,麵色無光澤。
3.食欲不振、口臭、腹脹、腹痛、便秘、排便費力或不爽快。
4.皮膚色素沉著,皮膚幹燥,脫發,臭汗,過早衰老。
隻要有上述幾組症狀中的1~2個,就說明體內已經有毒蓄積,需要及早治療調理。毒素影響人的健康,所以我們應遠離毒素,下麵是遠離毒素的幾點原則:
1.加大膳食纖維的攝入
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及時清除宿便和腸道垃圾,有效預防便秘和腸胃不適,每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應在20~30克左右。
2.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維生素是參與體內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參與排毒解毒,維生素B1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調節神經係統。
3.多吃有利於身體排毒的食物
如芹菜、白蘿卜、胡蘿卜、韭菜、冬瓜、大蒜、洋蔥、海帶、菌類、豆製品、豬血、茶、菠蘿、蘋果、木瓜、櫻桃、檸檬、西瓜、草莓、香蕉等。
4.合理攝入蛋白質。優質蛋白質與植物蛋白的比例是3:2,可使膽固醇降低,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5.適量喝水。保證每日飲水量,不要等口渴了再喝。
但很多人排毒的時候,容易進入誤區,如果不能進入這些誤區,不僅達不到排毒的效果,對身體也不利。排毒容易犯的誤區如下:
誤區之一:排毒就不能進補。
身體是一個整體,不論正常的新陳代謝,還是把毒素從身體中驅趕出去,隻有氣血運行通暢才能保證這些活動的順利進行。中醫理論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是說形形色色的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其實就是人體氣血陰陽運行不調達,缺乏足夠的清除能力,是毒邪害人的內在因素。服用一些補藥、補品,調節補益氣血陰陽,調整髒腑經絡的功能,這樣可以促進排毒、解毒的進程。
誤區之二:服用瀉藥可以有效排毒。
瀉藥的使用是有針對性的,有適應證和適宜人群,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病情而定,不能自作主張,隨意使用。致瀉力量強的藥物不適用於兒童、老年人及孕婦,女性在選擇瀉藥的時候也應盡量避開生理周期。
誤區之三:沒有表症也排毒。
排毒是一個代謝的過程、平衡的過程,是把過剩的東西排掉。飲酒過剩、濫用藥物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產生“毒素”,人體積聚了“毒素”以後,就會產生一些表症如長期咳嗽、便秘、皮膚病等。如果沒有出現體內有毒素的表症,就不能隨意盲目的“排毒”。
誤區之四:排毒的功效隻是美容養顏。
人們往往隻是通過發現皮膚表麵的變化,才察覺到毒素的存在,至於身體內髒的改變則往往想不到與毒素積存體內有關,因此也忽略了排毒調補對全身各個係統髒器重要的治療和保養作用。排毒調補是針對身體整體的調解,而不僅僅是作為美容手段。另外,皮膚沒有改變,並不表示身體中沒有毒素積存,還要根據自己的種種表現來判定受毒素毒害的程度,適時進行排毒。
誤區之五:“通便”就是“排毒”。
毒素是造成人體疾病及衰老的重要因素。人體的“毒素”主要通過大小便、皮膚、呼吸等排出體外,這些通道受到阻塞時就會產生毒素積聚,因此需要“排毒”。不少人把“排毒”簡單地理解為“通便”。這種觀念很危險,有人甚至通過吃瀉藥來排毒。
排毒並非隻有通過排便來實現,每個人的各種代謝產物,除通過大便排泄外,還可經出汗、呼吸、咳嗽、打噴嚏、嘔吐、分泌唾液、排尿、放屁等途徑排出體外。因此單純排便是遠遠不能達到排毒要求的,它隻是排毒的一個有效途徑而已。僅僅大便通暢怎能完全排淨體內的毒素?
最後,要想遠離“毒”、減少“毒”,歸根到底要靠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不合理時,為了亡羊補牢,人們才會格外重視“排毒”。如蛋白質攝入過多,代謝中會產生尿素,它可以通過尿和汗液排出體外,因此,對於經常大魚大肉的人來說,多喝水,多運動排汗,都會促進“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