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苦由心生(3)(2 / 3)

《三國演義》中,本想“隻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而退”的魏國軍師王朗,結果卻在諸葛亮的“三寸之舌”之下,給活活氣死。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更是盡人皆知,以致周瑜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長歎,最後因惱恨暴怒,口吐鮮血而亡。

俗話說:“一碗飯填不飽肚子,一口氣能把人撐死。”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很多人因生氣、盛怒而身亡,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就是一例。

胡漢民酷愛下象棋。1936年5月9日,著名人士陳融在廣州宴請胡漢民,酒席上有位名叫潘景夷的人也喜愛棋道。酒足飯飽之後,兩人便開始對弈。兩局下來,各自一勝一負,不分輸贏。

胡漢民定要再下第三局以決勝負。兩人進入殘局時,胡漢民已頗占優勢。不料,對方突然支起羊角士,炮打胡漢民的死車,局勢驟然發生變化,胡敗局已定。頓時,胡漢民大汗淋漓,臉色煞白,急惱交加,暈倒在地。三天後,因患腦溢血死去。

兩人對弈,棋藝高則勝,低則敗,如果棋力相當,則看臨場發揮。不過,勝也好,敗也好,終究是一項娛樂活動,過分計較以致傷身,也就失去了玩的本意,從哪方麵看也不合算。

無獨有偶,某媒體曾報道過一則“為300元生氣,生病老漢拔掉針頭拒絕進食竟餓死”的標題新聞。2002年10月5日上午,如皋市的六旬馬老漢因舊病複發,被送到醫院搶救。馬老漢在昏迷中大小便失禁,兒子將髒褲子脫下,順手扔到病房的角落裏。老漢病體恢複後,被兒子接回家中調養。

一天,老漢突然向兒子要那條髒褲子,說裏麵有300多元錢。兒子好不容易在醫院垃圾堆裏找到那條褲子,但沒錢。但老漢認為這錢被兒子和媳婦偷走了,一氣之下,拔掉手上的針頭,拒絕進食,任憑他人如何勸解也無濟於事,每日隻靠喝點水維持生命。幾天之後,馬老漢終於被饑餓活活折磨而死。

生氣是人類負麵情緒中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由於個體的差異,發生一些摩擦或誤會是不可避免的,憤怒情緒的偶爾出現也屬正常。但是,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惱怒,或是鬱悶、猜疑,就會使人的身心受到極大的損害。古人雲:“氣大傷身”。《內經》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怒則氣上,則傷髒,髒傷,則病起。”現代醫學也證明,人在發怒時,體內的腎上腺素含量顯著增高,交感活動性物質增加,促使小動脈收縮痙攣,從而導致血壓升高。與此同時,發怒會使人體內甲腎上腺含量增高,會導致心跳加快,耗氧量增加,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另外,不加節製的憤怒還可以使人的食欲降低,消化不良,出現消化係統功能的紊亂。

憤怒往往會使人失去理智。在生活中,幾乎很少有因為憤怒或是抱怨就能平息衝突和解決矛盾的;相反,很多事情之所以越辦越糟糕,就是因為當時生氣的原因。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勸告喜歡與人爭吵、情緒易激動的人:“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裏轉十圈。”因為憤怒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傷害他人的同時,也往往影響自己的心情,侵蝕自己的健康。

因此,控製憤怒,不生氣,對任何人來說都非常重要。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壯舉;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日後才能統領百萬雄兵;林則徐在公堂上高懸“製怒”二字,才能成為一代名臣。

然而,要控製自己的怒火,使自己不生氣,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個人以冷靜戰勝情感波動的過程。要想做到不生氣,不僅需要有“將軍頭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寬容大度,還需要有高超的技巧來管理自己的情緒。要想達到“心靜如水”、“心平氣和”的境界,首先就要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用理智來“消滅”憤怒。

美國鈔票公司的總經理伍德赫爾就想出了一種很好的辦法,用來滅卻自己心頭常常升起的怒火。

伍德赫爾年輕的時候,在某公司做一個小小的職員。他很不開心,因為領導根本就不大重視他,而且他覺得自己提升遲緩。伍德赫爾有這種感覺已經很長時間了,但他知道如果自己表現得太明顯,反而會引起上司不高興。那麼,伍德赫爾是使用什麼辦法來滅卻心頭之火的呢?下麵是他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