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越國,這個越人便到處誇耀:“去我家看車吧,我弄到一輛車,是一輛真正的車呢,可棒了,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於是,到他家去看車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都想一睹為快。幾乎每一個人都聽信了這個越人的炫耀之詞,紛紛議論著說:“原來車就是這個樣子的啊!”“看上去怕不能用吧,是不是損壞過呢?”“你不信先生的話嗎?車一定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對,我看也是。”這樣,越人造起車來都摹仿這個車的形狀。
後來,晉國和楚國的人見到越人造的車,都笑得直不起腰來,譏諷說:“越人實在太笨拙了,竟然將車都造成破車,哪裏能用呢?”可是越人根本不理會晉人和楚人的譏諷,還是我行我素,造出了一輛輛的破車。
終於有一天,戰爭爆發了,敵人大兵壓境,就要侵入越國領土了。越人一點也不驚慌,從容應戰,他們都覺得現在有車了,再沒什麼可怕的,越人駕著破車向敵軍衝過去,才衝了沒多遠,破車就散了架,在地上滾得七零八落,越國士兵也紛紛從車上跌落下來。敵軍趁亂殺將過來,把越人的陣形衝得亂七八糟,越人抵擋不住,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兵敗如山倒。可是直到最後,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是敗在了車上。
學習好比植樹
魯王聘請閔子馬出任自已的老師,可總是不能安下心來學習。
有一天,魯王問他:“怎樣才能把該學的全部學到手呢?”
閔子馬說:“這是急不得的。學習好比種植小樹,必須先把小樹種到土裏,然後慢慢地澆水、施肥、除草,耐心地加以培養。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才有可能長成一顆大樹。”
魯王又問:“能不能不學啊?許多人都在說,不學無害,我看也是這個理呀!”
閔子馬說:“學與不學是大不一樣的。人如果不學習,便會才識日落,久而久之,就會像小樹一樣幹枯,風雨一來,枝葉墜落,這又怎麼能說是無害呢?”
殺龍的絕技
從前有個人叫朱泙漫,無論什麼都想學一招。
他聽說支離益會殺龍,就立刻變賣了全部家產,不遠千裏去拜支離益為師。過了三年,朱泙漫學成回鄉了。
鄉親們問他學到了什麼手藝,他就連講帶比劃,表演給大家看——怎樣按住龍頭,怎樣騎上龍身,怎樣把刀插入龍頸。正在他說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位老年人問道:“小夥子,你上哪兒去殺龍呢?”
“喲!”朱泙漫像被迎頭澆了一盆涼水。他這才醒悟過來:世界上根本沒有龍,自己學的這一身絕技毫無用處啊!
聰明和糊塗
有一個姓逢的秦國人,他家裏有個小孩很聰明,長大後卻變得稀裏糊塗,往往把東西認錯了,認反了,比如說,他聽到歌聲卻當作是哭聲,看見白色卻當作是黑色,聞到香氣卻當作是臭氣,嚐著甜味卻當作是苦味,做了錯事卻當作正確。心意所到之處,天地、四方、水火、冷熱沒有不顛倒錯亂的,成天恍恍惚惚,懵懵懂懂。全家人為此十分苦惱,想尋求名醫為之診治。
一個姓楊的鄰居告訴逢氏:“我聽說魯國的上層領導人物有各種非凡的本領,也許其中有能治好你兒子的糊塗病的人,你為什麼不去試一下呢?”
逢氏聽從了他的話,帶上幹糧離開秦國,朝魯國走去,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來到了陳國的一處客棧。碰巧的是,那一天老子也因講學路過此地,住宿在這家客棧。逢氏久仰老子的大名,便在吃過晚飯後去拜訪老子,向他請教各種問題,並談及自己兒子的糊塗病。
老子聽完逢氏的講述,沉思良久,然後眼望上天,緩緩地說:“你不知道呀!現在天下的人都分不清是非了!對利和害的問題也稀裏糊塗呀!這樣的人如今多得很哪,本來就沒有什麼明白的人。你家中隻有一個人糊塗,這還不至於危害一家人;推而廣之,一家人糊塗不至於危害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糊塗的人不至於危害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糊塗的人不至於危害天下。現在你因自己的兒子顛三倒四便認為他糊塗,其實你是否想過,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很糊塗呢!誰敢說我比別人聰明呢?自認為聰明的人恰恰是最糊塗的人!現在你要去魯國尋求醫生來為自己的兒子治病,可你知道麼?魯國那些上層領導人物是天下最糊塗的人啊!我勸你不如死了這條心!”
逢氏回到家中,把老子的話細細思考了幾個月,竟漸漸不覺得兒子糊塗了。可是久而久之,在別人看來,他竟和兒子一樣糊塗了。
向刻薄的人學習寬容
有一名自認學富五車的學者搭船過江,船來到河中,為了誇耀自己學識淵博,他便問船夫說:“船夫啊,你懂文學嗎?”
船夫搖搖頭表示不懂,學者不屑地說:“不懂文學,那你就等於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了。”
過了一會兒,學者又嘲諷船夫:“那麼,你懂哲學嗎?”
船夫又搖搖頭,學者又惋惜地說:“不懂哲學,那你就又失去了另一半的生命了。”
船行到河中,學者又問:“既然你不懂文學,也不懂哲學,請問曆史、生物、美學……,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船夫聳了聳肩說:“我一樣也不知道。”
學者聽了擺出相當鄙夷的表情,誇張地說:“我真為你的無知感到難過。什麼都不懂,那你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說時遲那時快,突然,一個大浪打上來,小船一不小心就被浪花打翻了,船夫和學者雙雙落入水中。學者嚇得麵無血色,不停地掙紮著,船夫問:“你懂遊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