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還有一個典故,相傳一次卞和去山中砍柴看見一隻鳳凰落在不遠處的一塊石頭上,卞和心想沒有梧桐樹引不得鳳凰來,此地一定有不凡的寶貝不然不會引得鳳凰在此地休息。
就這樣他就把那隻鳳凰棲息過的石頭從山上搬了回來,然後去楚厲王處獻寶,見到楚王就說這塊石頭是一塊上好的玉璞、裏麵一定藏著一塊上等的好玉,就這樣楚王就叫宮中的玉匠去打磨。
可是這個玉匠心想如果這塊石頭真如卞和所說是塊上等的好玉,那麼以後自己的飯碗可就砸了,楚王就會重用這個獻玉的人,所以就對楚王說下官已經驗收了這塊石頭它也的確就是一塊石頭,楚厲王聽了這話很是生氣覺得卞和是在用一塊石頭戲弄自己,於是不由分說就處罰了獻玉的卞和把他的一條腿給砍掉了。
若幹年後楚王的兒子武王登基,不甘心的卞和拖著剩下的一條腿又來獻寶,結果又是那個玉匠用了同樣的手段回複了武王結果作為處罰卞和的另一條腿也被砍掉了,
後來楚武王的兒子文王登基執著的卞和又來獻寶、這次文王聽了他的哭訴決定不在聽信玉工的話親自驗看一下、結果這塊稀世之寶和氏璧就出現在世人麵前了,在後來鹹陽玉工孫壽雕刻成玉璽,李斯在上麵題了這八個字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在看這玉璽用黃金鑲嵌的一角是當年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所為,而眼前這枚印章也定是傳國玉璽無疑。
翔宇接著說道今將軍攻入長安而得此國寶、真是天命所歸但將軍不可私攜之,等將軍日後回歸江東之時,此物可能是將軍成就一番事業的絆腳石也說不定。
依我之見將軍還是不要把這個玉璽留在身邊比較好,當今天下群雄四起紛爭不止,將軍這手裏的寶貝眼下不一定就可以給將軍帶來好處。
聽了翔宇的話、孫堅暗想自己得到此物也是天命所歸,所以就沒有聽取翔宇的忠告,準備帶兵私攜傳國玉璽退回駐地準備回江東去了。
但是就在孫堅向袁紹辭行的時候袁紹卻向孫堅索要這傳國玉璽,原來當晚在袁紹打撈出玉璽的時候、中間有一個近待是袁紹的老鄉,又偷聽到了翔宇和孫堅的談話,知道孫堅撿到了寶貝。
心想如果把此事告訴袁紹自己很可能得到一場富貴也說不定,所以就連夜把此事秘密的彙報給了袁紹,所以袁紹也垂涎這塊玉璽想占為己有。
所以今天就向孫堅當麵討要玉璽,可是孫堅就是不承認自己手裏有玉璽這件事,袁紹沒辦法就把那個近待叫到孫堅麵前指證,孫堅看到此人一副小人嘴臉真是怒從心頭起惡從膽邊生、當著袁紹的麵抽出寶劍結果了這個奴才。
這下也算是死無對證了,從此袁紹和孫堅交惡,這裏也為以後孫堅的身死埋下了伏筆。
就在孫堅告辭回江東不久袁紹派人偷偷的通知荊州的劉表半路截殺孫堅奪回玉璽、就這樣在回江東後被劉表的手下黃祖亂箭射殺在亂石山中,一代梟雄就此殞命。
在說結盟的軍隊不久就在各種不和諧的情況下作鳥獸散了,最後是以虎頭蛇尾的鬧劇而收場。
不過這些情況都是在翔宇的預料之中,因為他一開始就知道盟軍最後是這個結果,但是曆史的進程是不能夠改變的,就像是翔宇不能說服孫堅放棄玉璽是一樣的。
董卓同誌又一次化險為夷死裏逃生,繼續在自己的位置上作威作福,不同的是現在的他更加的有恃無恐更加的殘暴罷了。
這天王允來到翔宇的府上喝酒聊天,席間王司徒感歎董卓暴虐朝綱,作為一個大漢之臣不能整頓朝綱匡扶社稷真是罪過,說道動情處不覺間眼淚都掉了下來。
正在悲憤之際隻聽到翔宇低聲對他說,司徒大人切莫悲痛,要想除去董卓倒也不難,王允聽見翔宇這麼說當時也不哭了、抬起頭用手擦去老臉上渾濁的淚水,用不可思議的表情看著眼前的翔宇,等著翔侯接茬往下說什麼。
聽說你有一個義女現在董卓處為妾名叫貂蟬對吧?王允收起眼淚抬起頭眼睛瞪著翔宇回了一聲確有其事,然後翔宇又對王允說我還聽說董卓的義子呂布也非常喜歡貂蟬,如果呂布調戲了貂蟬那麼董卓會怎麼看這件事呢?
從翔宇的府裏走出來的時候、王司徒就抬頭挺胸意氣風發的向董卓的住處走去,見到自己的義女貂蟬後、就把自己和翔侯商議的計劃向她和盤托出、並且在得到貂蟬的同意後馬上賦予實施當即派人去請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