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登基(1 / 3)

第三十四章登基

李斯連夜趕回沙丘,趙高等人拿到傳國玉璽之後,馬上著手篡改了秦王的詔書,並將秦王駕崩的消息,嚴密的封鎖起來秘不發喪。

為了消除太子扶蘇的隱患,首先他們派人帶著秦王的詔書和寶劍,去駐守邊關的蒙恬那裏宣布了秦王的聖旨,立二世胡亥為皇帝,同時讓蒙恬交出兵權並且回鹹陽向新君述職。

並賜給公子扶蘇秦王的寶劍意思就是叫他自裁以謝秦王,隻是這時扶蘇還不知道秦王已經駕崩了,還以為這是秦王本人的意思,所以他沒有聽取蒙恬的話,擁兵自重拒不還朝,而是當場就用這把尚方寶劍自殺而亡。

然後趙高又假借王命,削掉了蒙恬的兵權並要求他也自殺,不過蒙恬可沒有聽他的話,憤怒的說道臣奉王命戍守邊關,攻必克守必堅,為大王駐守邊疆披肝瀝膽何罪之有,因此不但沒有自殺還要求去麵見秦王,使者無權處理邊關主帥,隻好帶著扶蘇的頭顱押著蒙恬去向胡亥複命去了。

李斯此時建議二世胡亥說道當前扶蘇已經死了、皇上應該馬上借秦王的旨意宣布登基繼承大位,然後再宣布始皇帝駕崩的事情。

此時的秦王已經駕崩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期間由於天氣炎熱,胡亥他們又忙著去篡位奪權,所以就沒有人去理會秦王的屍體、時間一長秦王的屍體就發出了腐爛的氣味,這天隨行的大臣們還在按照慣例給秦王請安,這時一個小內待急急忙忙的跑了過來,向趙高報告說秦王的車駕內有奇怪的臭味兒散發了出來,味道慎重還請趙大人拿個解決問題的注意來,就在大家得一片驚愕之中,趙高一聽不好馬上命人把這個沒眼色的小太監給拉下去杖斃了。

為了能夠將秦王已死的秘密再多隱瞞一段時間,不得已就把秦王的座駕裝滿了鮑魚幹,並且對外說是秦王最近非常喜歡吃這種魚,其實是鮑魚幹本身的氣味非常臭,所以趙高想到了用它發出的氣味,來掩蓋秦王散發出來的屍臭。

等到公子扶蘇的人頭被送到胡亥的眼前時,此時這群家夥的心才放了下來,東巡的車隊已經到了函穀關,他們才將秦王駕崩的消息昭告天下。

試想一下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聽從使者的建議自殺,那麼他在邊關手握五十萬秦軍主力,另外還有五十萬秦軍在趙佗的手裏征戰百越,而此時在關內的秦軍還不足三十萬人,如果扶蘇在邊關振臂一呼,蒙恬又是秦國第一猛將五十萬秦軍入關清君側,同時扶蘇又是正版的太子,秦王合法的繼承人,那麼以後還指不定鹿死誰手呢。

不久蒙恬才被押到鹹陽,這時蒙恬才知道秦王早就在一個月前就駕崩了,而太子扶蘇是胡亥假傳聖旨給害死的,但是自己已經深陷囹圄之中一切都晚了,扶蘇已經死了自己的軍權也沒有了,此時以無回天之術,現在的胡亥既不見他也不放他,這麼一直關著,其實二世的意思是很簡單的,就是叫蒙恬自生自滅吧,蒙恬也覺得自己也是再無出頭之日了,隻好準備服毒自盡追隨秦王而去了。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秦風及時出麵,又暗中操作了一番,他先是用錢買通看管牢房的獄史,然後在牢裏用死囚來了一個金蟬脫殼,偷梁換柱假扮蒙恬服毒自盡,替換蒙恬真身、在救下了蒙恬後,秦風知道蒙恬家族在長城腳下已經經營了幾代,所以在邊關的勢力早就根深蒂固了,為此秦風叫他馬上回到邊關重整軍隊,等待時機聽從長信侯的號令,一舉推翻秦二世的統治,另立明君也好為太子扶蘇報仇。

再說胡亥回到鹹陽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始皇帝葬於驪山陵墓,並且將後宮之中沒有生育子女的妃子,都殺死為秦王殉葬。

等到大喪之後,就在趙高和李斯的建議下,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名,勸胡亥在鹹陽登基,同時二世在鹹陽舉行了登基大典,不過有一件事是李斯沒有想到的,如今自己這個先王的紅人,擁護新君上位的力主之臣、在如今新君王的麵前,李斯的處境是江河日下大不如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