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最後由於沒有在儲君的選拔上做出正確的選擇,既心疼長子又擔心幼子吃虧,在儲君的問題上左右搖擺舉棋不定、結果導致讓自己最後被活活的餓死在沙丘宮中。
可現在的秦王也許還在內心之中嘲笑這個趙武靈王、身為一代國君在政治上沒有能夠處理好儲君繼承的問題,作為一代君王在戰場上能夠縱橫馳騁,但是生活中卻不能夠做到殺伐決斷鐵血無情、最後的下場是被自己的兒子給生生餓死的落魄穹境。
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也馬上要去追趕趙王的後塵了,這也算是退五十笑百步!
兩個人也算是彼此彼此了。
天氣進入了六月份白天的溫度很高,就是坐在涼車裏也抵不住陣陣的熱浪迎麵襲來,仿佛上天要把大地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這天然的籠屜中去熏蒸。
秦王的車上雖然配有冰鑒但是對於這眼前天氣的酷熱也是杯水車薪,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於是秦王臨時決定隊伍停止前進,就地安營避暑,等到明天早上暑氣還未上升時再起駕出發。
就這樣大家都躲在自己的車中避暑,秦風此時心中可是明鏡似的,此時的秦王離歸天的時辰可是不遠了,自己此時應該做的是下一步該怎樣成功的打入趙高集團,做好準備工作。
為此秦風當即決定麵見秦王,要再次出海去尋找徐福的蹤跡,其實秦風這一招也是破釜沉舟,如果秦王短期內不死,那麼自己可是要學習徐福套路了,秦王一聽是給自己找仙丹妙藥去,當然是非常讚成的,馬上同意秦風的奏請,即刻啟程出海找人去吧。
秦風離開三天後早上趙高第一個發現秦王駕崩,接著他去找李斯商議把昨天夜裏秦王自己寫好的遺詔藏匿不發。
同時篡改秦王的詔書廢掉太子扶蘇,將皇位傳給二世子胡亥,不出趙高的意料李斯同意他的做法。
從表麵上看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沒有秦風什麼事兒,但是最後一個環節是最重要的,就是秦王的聖旨無論是誰篡改,都要用秦王手裏的那枚印章“傳國玉璽”,印證後才能昭告天下。
這個東西現在可是由秦風同誌掌管著那,秦風這幾年在秦王的身邊以一個宦官的身份,侍奉始皇帝並且多次立有救駕之功,可以說十分受秦王信任、是被視為心腹的那種、但是秦風走的時候並沒有向司禮監交割印璽,現在隻有秦風懂得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就是為了能夠掌控今天的局麵。
由於秦王十分信任他所以這個傳國玉璽就一直在秦風的手裏掌管,這樣秦風就有了進入趙高集團的門票。
就在這天夜裏秦王感到身體不適,就召集身邊的大臣來到自己的車賬前開會,並且親自草擬聖旨,自己如有不測要將皇位傳給遠在邊關的長子扶蘇,但是由於此份詔書是草擬所以沒有加蓋玉璽。
所以這玉璽就還在秦風的手裏,但是第二天當趙高伺候秦王起床梳洗的時候,發現秦王已經與昨夜在沙丘駕崩了、同時秦王也很榮幸的成為在沙丘駕崩的第二個王。
此時的趙高非常的冷靜,他平靜的抬頭看了一眼天空,然後又像是對自己說:“蒼天啊,我趙高的出頭之日隻在今朝了”。
然後也不管躺在床上的秦王馬上去見胡亥,並且通知了李斯去世子駕前議事,當三人到齊後趙高首先開口說,現在當今天子駕崩了,我知道太子扶蘇身邊的蒙恬與李大人是有芥蒂的,同時太子扶蘇是個勇武之人他繼位以後必將重要蒙恬,那麼您和蒙恬將軍比起來誰更有優勢呢?
所以我覺得如果太子繼承天子位,對於你李大人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我覺得可以趁現在天子還沒有發出詔令、我們可以篡改詔書立太子胡亥為王,隻有這樣對大家都有利不知李大人可否同意雜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