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在棲霞山山腳下有處莊子,不大,一個二進的院子。

劉員外生前信佛,時常去棲霞寺燒香禮佛,為了方便,就在山腳下買了一塊地,建了一個莊子。

往常這邊人也不多,就幾個年紀大了又沒有去處的女使安置在這邊看管。

周如芸住到這邊之後,每人給了一筆不菲的銀子,打發了先前的女使,隻留下了貼身的荷花和翠菊照顧。

她住到這邊已經一月有餘了。

過了端午,天氣就漸漸熱起來。

如今每天午睡過後,她都會在院子裏的涼亭裏躺上一會兒,吹吹風,看看山上的景色。

肚子裏的孩子正在慢慢長大,她的小腹已經微微隆起。

周如芸緩緩撫摸著自己的小腹,眼含秋水,愛意綿綿。

她沒有想到這個孩子是那麼的命大,一副落紅藥吃下去之後,竟然沒有打掉。

荷花再吃一副的提議,被她拒絕了。

她冥冥中覺得,或許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這個孩子命不該絕。

自從作了生下這個孩子的決定,事情也就變得簡單了,多吃,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像她當初生劉棟的時候一樣。

一個人的生活變得規律之後,總會多一些安寧。

這些日子她不再惶惶不可終日,隻是有時候會犯愁這孩子的未來,她不僅沒有父親,甚至連母親的愛也要失去。

她斷然是不能帶著孩子回到劉家的,隻有等三年守孝過後,離開劉家,或許能給這個孩子一個不錯的生活。

“娘子,今日我出去,路上聽說不少人在談論秦管家,說他是江寧第一才子呢。”

“翠菊,不要胡亂說話,你去廚房拿些果子過來。”

荷花訓斥完翠菊,看向周如芸,見她神情並沒有什麼異常,稍稍放下心來。

周如芸心中苦笑,他秦良就算哪一天登堂拜相,又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呢?

一切都不過是孽緣罷了。

...

賑災漸漸進入尾聲,決堤的河道修補加固完成,百姓們被衝毀的房屋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秦良覺得,自己是時候回江寧了。

“周大人,這是所有的賑災資料,還有收支票據,再需幾日也就徹底完工了,我在與不在並無差別,就全部交付於你了。”

下關縣令周博文眼神溫熱,他一開始對這個空降的秦君實並不看好,是看著他主持整個大局,一點一點做到今天這一步的。

此次賑災耗費不及往常一半,效果卻超出一倍不止,百姓們不僅度過了災難,同時恢複了元氣,是創舉也是壯舉。

“君實,說實話,我有些汗顏,事情都是你做的,可是你得不到什麼好處。”

周博文這番話確實是實話,秦良不過是一介白身,這番政績自然是和他無關的,甚至整個下關縣百姓,口中稱讚的也不會是他的名字。

百姓們隻會認為,是他這個縣令大人還有知府大人知人善用,愛民如子。

“周大人,事情做好了,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這就夠了,好處不好處的,若是計較太多,反受其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