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2)

武鄉東部山區有一個地方叫水花崖,這裏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據說這裏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因為有一個數十丈高的崖頭,而且形狀奇特,人們都叫它奇崖頭。

這個故事要從山下的東漳鎮說起。

東漳鎮上有一家財主,東家名叫裴玉珊。要說他的家業,原來其實也不算大,當他從他父親裴海奎手中接過這個攤子來時,也本是並不起眼的家當。充其量不過是武鄉縣的七十二家小財主之一。可是,到了裴玉珊手裏,僅僅用了十多年時間,就突然大發,變成了武鄉頭號大財主。

你知道這裴玉珊是如何發家的?這個裴玉珊又有多大的能耐?其實,知情人都曉得,裴玉珊發跡,不過是靠的一個好管家——郭有才。這個郭有才雖然年輕,可是個不平凡的人,此人天生聰慧,辦事非常有頭腦,在他的倡導下,裴家創辦了商行,而且在縣城、乃至潞安、太原府都開下了商號。

這是郭有才的最大功勞。

當地的一些小財主,發跡都是靠放貸來牟利的,裴家原來的財產也是這樣得來的。裴大東家裴海奎去世後,裴玉珊還是繼承著這種傳統的經營方式來延續他的事業。自打啟用郭有才當了管家後,郭有才對東家建議說:“其實,在咱這個地方,放貸並不是個好的賺錢方式,你想,借債的都是些窮人,他們是在沒有辦法之下才出來借帳的,俗話說‘借帳如丟帳’,你借給他,他如果還不了你,又該怎麼辦呢?對那些窮的叮當響的人,你就是把他送進大牢,他也變不成錢來還帳呀。”

“那麼你有什麼好主意?”裴玉珊問。

“開商號,做買賣。”

“能行嗎?小商小販,賺不了大錢,規模大一點……咱們可是祖輩農耕,以地為生,從來沒有經過商呀。我擔心……”

“我做過商號,我看一定行。”原來這個郭有才打小進了祁縣渠家的商鋪裏當夥計,由於他勤學好問,很快便提拔做了祁縣城“萬盛源”號的掌櫃。正當他事業上大展宏圖時,誰知道有一年熱天,他在進貨途中忍不住火熱的天氣,下河洗了個涼水澡,上來就覺身體不適,就此得了大病,胸悶氣憋,難以進食,東家把祁縣的名醫找遍了,也沒有能給他治好,眼看得他骨瘦如柴,沒法活了,東家隻好派人送他回老家,也算是葉落歸根吧。家裏人打聽著奇崖頭下的黃堂凹有一道人,專門治療疑難雜症,於是便抬著郭有才去了,道人把手在他的胸前摸了一摸,說:“這後生是冷水嗆了肺。”這麼一說,郭有才回想起果然是呀,自從那回從河裏洗澡上來,就生了這怪病。於是,一家人給道人禱告,說千萬要救救他的命。道人說,“其實這病不難治,隻是時間久了,治療也費點周折。”

說著他先開出一付草藥,看方子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是些荊芥、防風、木通、馬蜂窩等,然後吩咐說,回家後要找一間嚴實的空屋,不能漏氣,把這付草藥熬好以後,再找百年陳秸在屋內點燃來烘烤,等病人在烘烤中渾身出了大汗的時候,用這藥水一直不停在前後背心上衝洗,連做三天,必有效果。家裏人又問什麼是百年陳秸?道人說,這百年陳秸較為難找,你可去尋年久失修的破房屋,將屋頂上摸泥用的爛高粱杆取來就行了。

說來也巧,在祁縣花了幾百大洋也沒有治好的病,居然用幾味草藥和這奇特的烘烤之法就治好了,沒想到咱武鄉真的是有神仙。

郭有才病愈後再也不想去祁縣,就來到裴家幫工。裴玉珊見他是個有頭腦的後生,慢慢就用他做了管家。

在郭有才的鼓動下,裴家嚐試著在東漳鎮開辦了一家“百利商行”。

東漳鎮地處三縣交界的交通要道,來往商客很多,集市繁華。這是個優越的自然條件,再加上郭有才主持開了商行以後,又親自帶商行的夥計東出太行山,到彰德府、鄭州府去進貨,這使店裏的商品新穎獨到,原來這裏的商號,一般都是在武鄉城進貨,有少數店主跑到潞安府進貨,而從河南上來的貨當然也就更為顯眼了。再加上商行收購當地土產及中草藥,發往河南一帶,這樣兩頭獲利,此有不賺之理?照郭管家的主意經營,果然買賣興隆。一年下來,利潤豐厚。

過年那一天,郭有才受到了特別的禮遇,這可在裴家是絕無僅有的一次,裴玉珊特意把郭有才請到堂上來和他喝酒。

請下人喝酒,這在裴家的規矩中是從來沒有過的。在一般情況下,東家老爺是不與下人在一起吃飯的,更不用說喝酒了,何況在過年的時候?而且還把他請到堂上來,郭有才受寵若驚,有些誠惶誠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