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談激光武器防護(2 / 3)

這樣,隻在要防護的要塞上空布了重重煙幕,敵方的激光武器也就無計可施了。

三、以假亂真造回波

過去人們可以用製造假的回波幹擾和迷惑雷達,能不能用激光間波來幹擾和迷惑敵方的激光武器係統呢?為此,國外已開始了有關項目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製造假的激光回波的前提,是要準確地偵察和探測到敵方激光的波長頻率,否則是不起作用的,這也正是激光難以被幹擾的重要原因。

激光回波的幹擾,就是在已探知敵方激光束的波長、光強和脈衝編碼等條件下,立即用相同參數的強激光束,照射到假目標上(如一塊鏡子或一塊石頭),這樣,敵方發射的激光製導炸彈或導彈,便緊緊“咬住”假目標所反射的回波進行攻擊,從而達到保護真正目標的目的。這種幹擾的關鍵有兩點:一是要與敵方發射的激光參數嚴格相同,包括編碼。二是假目標上所產生的回波,強度要比敵方照射目標上所反射的回波要強。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采用複合式製導或攻擊的激光武器,也隻能采用複合的對抗方法,否則即使幹擾了激光係統,其他係統仍然可以繼續工作,達不到防護的目的。

四、喇曼移頻消隱患

隨著激光器在火控係統和其他武器係統中使用的普及,導致了訓練中人眼損傷的機會的增加,因而迫切需要一種目視安全激光器。

由於人的眼睛是一種特殊的光學係統,對不同的頻率有著不同的效應,所以不同波長的激光對眼睛的損傷能力也不相同。經試驗,1.55微米波長的激光,對眼睛的損傷最小,相對而言,是一種對人眼比較“安全”的激光。

目前所實現的激光器中,除了玻璃激光器外,能激發出1.55微米波長的激光器極少,而大量使用的是1.06微米的釔鋁石榴石激光器。因為它的效率很高,堅固耐用,穩定性好,可以滿足所有軍事環境條件的要求,所以在測距、瞄準、對抗、偵察中使用極為廣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比較多的是使用一種喇曼移頻技術,將1.06微米的激光,變頻為1.54微米的激光,使之達到目視安全的波長。

喇曼移頻器俗稱喇曼盒,其中裝有一支充滿氣體的管子,激光在裏麵經一二次振蕩後又輸出,達到了移頻的目的。由於甲烷氣體轉換效率高,達40%以上,所以被廣泛選用,又因喇曼盒常常與激光器製成同體結構,故又被稱之為喇曼激光器。

喇曼移頻除所輸出的激光目視安全外,還有可調Q開關和良好的大氣穿透性,目前已在可標搜索係統(TAS)、測距係統和炮瞄係統采用,給士兵們一種安全感。

五、護目尚需護目鏡

現代戰場上對激光防護的部位,最重要、最迫切的也就是戰鬥人員的眼睛了。通常被視為無害的激光,如直接作用到人的眼睛上,也會造成人的視力的永久性損傷。

目前在人眼對激光的防護研究工作方麵,美國比較積極,美國國防部每年都要花費1億美元,專款專用進行研究。

在護目鏡方案中,從理論上已經提出了好幾種:

相變開關。一種被稱為氧化釩的物體,有一種“半導體相變”的特性,因為相對來講,半導體對輻射“不透明”,金屬對輻射是“透明”的。當光功率較低時,這種物質起著玻璃的作用;當光功率較高時,物質被加熱到相變點以上而變成金屬吸收體。利用這種特性來吸收激光,保護眼睛。但要使相變發生轉變時間很短,一般應在幾個毫秒以內,薄膜必須鍍得很薄,因此薄膜極易損壞。一種電敏材料也可實現相變開關,但需用具有快速響應時間的輔助激光係統來產生相變,使其結構複雜,故實用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