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劉邦的“劉”(1 / 2)

為了讓兩虎相爭,子嬰決定從崤關趕赴函穀關,當然,自然少不了張穀、湯峪那幫子大臣,他們以前錦衣玉食慣了,也要見識見識前線的艱苦。

一聽陛下又要親征,屠岸認為大可不必,拱手勸諫:“盤璃老將軍最善守戰,且我大秦有八萬銳士,憑借函穀關險要地勢足可抵禦項羽賊軍,陛下實在不必......”

屠岸還未將話說完,子嬰擺手打斷:“朕此番去函穀關並非僅為守城,而是另有目的。”

“另有目的?這......還請陛下明示。”

“朕此去函穀關,要讓項羽攻打劉邦!”子嬰毫不隱瞞,直說了。

“啊!”屠岸和李琰一齊驚呼,讓項羽攻打劉邦?!這簡直是癡人說夢啊!

不過轉念一想,陛下就是陛下,那可是真龍天子,最擅長的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前次不是僅僅靠著一番談話就讓劉邦乖乖退兵了麼,這次也不知陛下又有什麼神操作,可以讓項羽去攻打劉邦也說不定。

子嬰再次親征,屠岸、李琰雖說不讚成,但也沒有特別反對,苦就苦了張穀和湯峪這些文官,他們本想著在崤關擊退了劉邦,怎麼著也要班師回朝,沒成想又要轉向函穀關,隻怕是還要上城牆......

為此,張穀、湯峪一幫子文臣決定群柬子嬰,哪知還沒開口,李大勇提著大刀站在大門口,“諸公何事?為何要叨擾聖上榻上小憩?”

張穀、湯峪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已是巳時時分,陛下緣何還在休憩?”這些文官似乎不相信。

本來嘛,這都過了朝食(早餐)兩時辰了,陛下怎麼可能還在床榻上休憩呢?擺明了就是躲咱們吧。

“嘩!”的一聲,李大勇大刀出鞘,刀身反射出強光讓群臣睜不開眼,“聖上要何時小憩就何時小憩,諸公難道要私探聖意不成?”

“不敢不敢,隻是......”

“呼!呼!呼......”張穀、湯峪還要囉嗦,李大勇直接在他們麵前揮舞大刀,“誰敢拂逆聖上旨意,唯大刀爾!”

刀風陣陣,嚇得群臣連連後退,“我等退出!我等退去!侍衛長不必如此!”

“小心!小心刀口別劃傷我等!”

“侍衛長刀下留人!我等再也不敢了!”

......

一群衣冠“君子”,在李大勇大刀下倉惶退去,有幾個狼狽之極,乃至於帽子掉了都不敢撿。

兩天後,子嬰令屠岸、羊單鎮守崤關,自己帶著李琰、李大勇以及群臣趕赴函穀關。

這邊廂,盤璃得知聖上親駕函穀關,甚是激動,終於可以親眼目睹天威了,帶著李良等將領一路小跑出關,單膝跪地迎接大秦三世皇帝:“陛下萬年!大秦萬年!”

子嬰早就聽說了盤璃的賢明,可說是此時爛到骨子裏的秦國難得的明珠,立即將他扶起,讚歎道:“老將軍鎮守險關數十載,扼守大秦咽喉之地,護衛鹹陽萬全,功在社稷!”

盤璃拱手道:“陛下謬讚了,鎮守函穀關乃老臣本分,隻要老臣在一天,項羽賊軍休想攻破函穀關!”

子嬰又看了看身後的李良,“你是李良?”

李良頗為緊張,連忙回答:“是。”

子嬰長歎一口氣,緩緩說道:“你伯父和堂兄都是我大秦棟梁,可惜被害,待朕回朝後必定厚葬!”

李良“啪!”的跪倒在地,一代武將潸然淚下,“末將李良叩謝皇恩,李氏一門生為秦人,死為秦鬼,為護佑陛下,護佑大秦赴湯蹈火,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自己伯父李斯為大秦一代名相,盛年受到始皇帝重用,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為大秦統一六國做出卓越貢獻,最後卻被趙高所害,落得個腰斬下場。

自己堂兄為大秦守三川之地,血戰項羽、劉邦兩路大軍,最後也屈死沙場。今日的大秦三世皇帝陛下肯定,自己無盡委屈終於得以伸張。

子嬰將李良扶起,拍拍他肩膀,鼓勵道:“好!很好!李家留此良將,也是我大秦之福啊!”

安撫李良後,子嬰又問向盤璃:“項羽賊軍現在何處?”

“探子來報,賊軍還在新安城,似乎對進攻函穀關並不著急。”

子嬰搖搖頭,眉頭緊鎖:“項羽進攻函穀關是一定的,隻不過數日前平叛秦降軍傷了些元氣,需修整幾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