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血戰義州城(上)(1 / 2)

宣德三十五年五月十六日,經過四天的修整,秦昭隻留下一萬餘人鎮守青函穀,親自帶著騎兵兩萬、步兵七萬,以及各種大型攻城器械,直奔義州而來。

自秦昭占了青函穀後,南燕神機衛便將各種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往義州大營及燕京城內。藍中玉知道形勢不容樂觀,一再奏請蕭東來離開義州,退往清江以南,最好是能回燕京去,蕭東來隻是不允,最後說道:“本王尚在城中,你們已不能堅守城池,本王一走,你等豈不是要立即南撤?義州不容有失,城在,本王在,城破,本王與城偕亡。”

藍中玉見他主意已定,便不再勸,而是專心鞏固城防。他也知道守住義州的重要性,可如今苦的是兵力不足。

清江以北的淮興曆來由西北兩路經略安撫使駐守。如今西路王子興挾麾下六萬將士降秦,隻有何衝帶出五千餘人,被藍中玉派去淮陽府,協助防守大燕關。北路薛青戰死不說,一萬二千殘部退回義州,刨去傷員,有戰鬥力的隻有九千一百人!

而清江以南的各路兵馬,想著淮興陳兵十餘萬,壓根就沒把這次西秦來犯當回事,依然各司各職,各就各位,隻有府陽路為了討好蕭東來,象征性地發了一萬多援軍。等發現戰事吃緊時,各路帥守再發援兵已然遲了,何況還隔了一道清江,幾萬兵馬要想過河,沒有一兩天是不可能的。所幸藍中玉臨來淮興時,以保證蕭東來的安全為借口,為防萬一向父兄借了二萬禁軍,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這麼一算,加上義州城原有的廂軍,勉勉強強湊足了五萬之數,可秦昭號稱帶了二十萬精兵,足足是燕軍的四倍有餘,再加上一路帥守投降,一路帥守戰死,燕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士氣簡直降到了冰點。城裏人心惶惶,都說秦軍勢大,義州恐不能保!

如此一來,反倒激起了藍中玉的倔勁。他雖是正經的進士出身,卻出生在將門世家,骨子裏流淌的,是軍人不畏生死保家衛國的血性。再加上他得到了神機衛的密報,知道秦昭犯境時隻帶了七萬多人,攻打青函穀時折了三四千人,再加上與薛青激戰一夜,薛家軍固然大敗,秦兵亦損兵折將,戰後清點人數,居然折了近兩萬人,真正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還不包括那些失去戰鬥力的傷兵,再加上王子興帶去的降軍,滿打滿算,也不過十萬人而已。

義州地處邊陲,雖不及青函穀險峻,然而城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隨軍轉運使亦甚是稱職,從各處運來大量軍糧物資,就是被圍上一二個月也不怕。

這幾天,藍中玉都在城牆上布置防務,他少年時雖隨父兄上過戰場,中了進士後便轉了文職,於行軍打戰並不太熟,不過他身邊卻有藍捷派來的幾個得力部將,都是守城的行家,時不時地提點一二。藍中玉又是虛心求教,一點就通,竟要把戰場變成課堂,幾日下來自然是受益良多。

十六日晚,不斷有探馬來報,秦軍已到了義州界內,其先鋒官景雲率領三千輕騎已先至,離義州城不到十五裏。

第二日天氣晴朗,卯時三刻,天地間已是熱浪滾滾,守城的將士知道大戰將即,不敢稍有懈怠,弓箭手身披輕甲,連吃飯都在城牆下的陰影裏,廂兵戰鬥力弱,藍中玉不敢當正規軍差遣,隻命他們搬運物資器械,此時正將一捆捆水桶粗的箭枝搬上城牆。

薛平張昕自頭一日起,便沒再回下處,而是帶著各自統領的薛家軍,連吃睡都在城頭,他們負責防守的是自北向東的一道城牆,共有三處城門。

忽聽有人大喝一聲:“秦軍來了!”正在城牆上忙活的將士一聽,都湧到女牆邊向外張望,隻見遠處一條黑帶緩緩移動,蜿蜒數裏,一眼望不到頭,也不知道秦昭此番帶來了多少人馬。黑帶所過之處,塵土四起,遮天敝日。二萬騎兵的馬蹄踐踏大地,遠遠聽起來就跟打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