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東齊挑釁(1 / 2)

京城世家子,文人儒士隔三差五舉行詩會,在京畿久負盛名。怎奈各路文人士子從爭相出戰,到後來飽受打擊怯懦不前,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淪為諸國使團的笑柄。

最終,剩下鬥富。

當擂台下忿忿不平,滿腔怒火的圍觀者得知夏皇派明王,襄王,恭王參戰,所有人重新恢複鬥誌。

薑瀚執政時,為減少來自宗人府的騷擾,為緩和同諸王的關係,把皇室宗親當豬養,任其貪汙受賄,兼並土地,更時常賞賜各類貴重物品,明王,襄王,恭王家資無數,富可敵國。

三人打擂比富,即使多為不義之財,夏國舉國上下依然對他們寄予厚望。

此戰...

關乎國威。

關乎榮譽。

關乎尊嚴。

怎奈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明王率先挺身而出打擂,與賈邕各以十萬貫做賭注,明王用糖水刷鍋以顯奢侈,賈邕不甘示弱把蠟燭當柴燒,明王慘敗。

首戰賠錢,襄王出現,同樣定下十萬貫錢的賭約,拿出先帝賞賜給他的珊瑚樹以表示珍貴,孰料賈邕砸碎襄王的珊瑚樹,讓仆人搬出幾十棵類似的珊瑚樹,襄王慘敗。

恭王見兩位王爺各輸十萬貫,嚇得棄戰而逃。

三處擂台,三處皆敗。

兩位王爺,更輸給賈邕二十萬貫,一時間京城內彌漫著憤慨的氣氛,有人咒罵皇族奢侈,有人擔心夏國不能取勝,讓東齊等四方諸國輕視大夏。

本來簡單的打擂,已然變成變成財力之爭,軍力之爭,文化之爭。

最令京城百姓不能忍受的,莫過於東齊使團代表彰武王在夏國三戰皆敗後,登上擂台公然叫囂道,東齊就是比夏國強,軍力比夏國強,文化比夏國強,財力比夏國強。

東齊西進,夏國灰飛煙滅。

京城公卿百姓全關注打擂時,夏國東部邊境傳來急報,東齊名將耶律虎率領十萬勁旅陳兵齊夏兩國邊境,聲稱夏國無人,欲取夏國河北三郡。

一時間,夏國朝野震驚。

夏皇收到消息,即刻派禮部尚書趙岩召見東齊代表彰武王,欲責問對方。孰料彰武王態度囂張,傲慢,拿出齊皇聖旨聲稱東齊使團欲與夏國比高低,齊國輸了,願割讓西部三郡給夏國。

羞辱趙岩拿不定主意,讓他進宮同夏皇商議。

頃刻,擂台之鬥上升到國力之爭,成為大夏朝堂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

為化解危機,夏皇有意派遣駐紮河北三郡的範陽軍同耶律虎對峙,靠著武力逼退東齊兵鋒,怎奈遭遇左相袁盎,右相薑懌,連同兵部尚書否決,擔心東齊有備而來,夏軍士氣低沉,戰場恐難討到好處。

何況,即使戰場獲勝,也不能改變東齊對夏國的輕視。為今之計,唯有擂台上打贏東齊,再以雙方賭約取東齊三郡。

夏皇遭遇還朝以來最大的外部危機,一連兩日,召見左右相,六部尚書商議,詢問擂台比鬥策略,怎奈始終無果,不得已頒布聖旨,何人破局者,賞賜千金,封千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