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張紙攤開後對李世民說道:“陛下您看!”
李世民雖然好奇這紙為什麼會如此輕薄和潔白,
但卻第一時間被紙上的詩給吸引住了,
甚至還忍不住念了出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好!”李世民壓抑著聲音讚歎了道,“男兒本當如此,真是豪氣勃發的一首詩!”
“不過這淩煙閣是什麼地方?朕怎麼沒聽說過?”
杜如晦收起了第一張紙,笑著回答道:
“可能是某個不知名之地吧。
陛下,您請再看第二張紙上的內容。”
“大江東去,浪淘盡......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李世民從杜如晦手中接過了紙,足足念了3遍後,這才說道:“這首詩......”
“是否讓您回憶起了當初征戰天下的歲月?”
“沒錯!
朕,有些懷念當初那些崢嶸歲月了。”
“回陛下,臣看到這首詞的第一眼,也回想起了當初的歲月。”
杜如晦微笑著回憶道:
“那時候,老房穿著他最好的一套文士白衫去找您。”
“是啊,
朕看到他的第一眼,便感覺朕,似乎就是在那兒等著他的。”
“那臣呢?”
“當然也在等你。”
“謝陛下!”
杜如晦笑眯眯的將兩張紙疊好,這才繼續問道:
“陛下,您可好奇這一詩一詞是何人所寫?”
“嗯...你這麼一問,朕還真的有些好奇了。
對了,你是怎麼得到這一詩一詞的?”
“回陛下,
臣是從老房那兒得到的這兩張紙。
老程也當初也在老房的府邸中,
他們倆好像正在談論著推廣紙張什麼。”
“推廣紙張?”
李世民又將目光放在了杜如晦手中捧著的兩張白紙上,
“難道就是這兩張紙?”
“應該就是這種紙了...陛下您也看到和摸到了,
這紙柔軟堅韌,整潔平滑,
在上麵寫的字也能很好的凝練起來。
隻是看老房不情不願的模樣,似乎推廣起來有些麻煩......”
“或許,還是這紙的造價太過高昂了吧。”李世明猜測道。
“陛下英明,臣也是這般猜測。”
“你還沒說這首詩和這首詞的作者都是誰呢?”
杜如晦啪的拍在額頭上,道歉道:“陛下贖罪,是臣疏忽了。”
“快說!”
“其實這首詞和這首詩的作者是同一人。”
“哦?是何人,竟有如此才情!”
“他就是太子的老師,那位獻上了玻璃、風車的苟縣男。”
李世民驚得眼珠子都快突出來了,“是他???”
不過很快他就想起了當初自己在苟長生書房裏發現的那句詞。
見李世民很是吃驚,
杜如晦問道:“陛下,苟縣男可有什麼問題?”
李世民回過神來,搖搖頭回答道:“不,朕隻是以為那小子隻會埋怨我呢。”
“啊?此話何解?”
“他曾當著我麵做過一首詞,
別的記不太清了,
唯有最後一句,讓朕始終耿耿於懷!”
杜如晦好奇的問道:“陛下,最後那句,是什麼?”
瞥了一眼化身為好奇寶寶的杜如晦,
李世民臉色肅然的念到: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杜如晦,如遭雷擊!
見杜如晦呆住了,
李世民索性從他手裏拿過了那兩張紙,
重新打開後,
再次品味起了那一詩一詞,
“這真是苟小子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