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願我華夏永昌(大結局)(1 / 2)

此時此刻,聚集了近五億人的直播間竟然連一條彈幕都沒有。

所有人都在沉思,都在感慨,都在緬懷。

尤其是剛才說要舉報的觀眾,現在更是陷入了無比的自責當中。

也許,當時的他是出於好心。

但好心辦了壞事,難道就不是壞事嗎?

此時此刻,一股愧疚從內心深處湧出,好似大潮奔湧,要將他淹沒殆盡。

海外直播間內,一些觀眾看完,發出了諷刺的笑:“這就是華夏嗎?沒想到竟然還有這麼落後的地方!小孩連學都上不了,真是可笑。”

然而,真正有遠見卓識者,卻看出了張梅的偉大,默默於心中感慨:“這是位當之無愧的英雄!”

現在有些人才理解,原來黃淵的英雄榜冊封的不僅僅是古人,更是今人!

你說那些開疆拓土,保衛王朝的武將是英雄。

那我們守衛邊疆的華夏戰士,為人民服務的警察,以及置生死於不顧,隻身闖入火海的消防員們,難道就不是英雄嗎?

黃淵說的是請萬民見證古人之功績,但其實有些不妥。應該改成請今之英雄,見證古之英雄的功績才對!

泰山之巔,清風拂來,黃淵一襲白衣,飄然出塵,道:“除帝王,武將,文人三者外,對曆史貢獻最大的,莫過於古之科學家!”

“還請諸君現身!”

是啊,不管在哪個朝代,科學技術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為什麼?

因為我們已經有了鮮血淋漓的教訓:落後就要挨打!

而古代的科研環境雖然遠不如現代,但也誕生了許多不凡的科學家。

他們流傳下來的著作,足以造福萬代,功在千秋。

黃淵話音剛落,時空裂痕中,便有一道身影走了出來。

依舊是昔年的老朋友——《天工開物》宋應星是也!

緊隨其後的,名頭更是不小。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成為漢賦四大家的張衡!

然而,文學造詣隻是張衡的一部分成就。

他在科學研究方麵,同樣有著不俗的造詣。

最為著名的發明,便是地動儀和渾天儀!

你敢想象嗎?我國能夠預測地震的儀器最早竟然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東漢!

緊接著,又有人走出。

正是造紙的蔡倫!

史上最早研究圓周率的數學家——祖衝之。

編著了《水經注》的酈道元。

發現石油,寫下《夢溪筆談》的沈括。

以及寫下《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的明代科學家徐光啟!

事實證明,我們東方對科學的求知與探索,並不弱於西方!

隻可惜,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裏,大多數聰明人想的都是如何高中,如何改變階級,如何為官一方。

對於“科學”這種並無裨益的學科應當是不大感興趣的。

可即便如此,我華夏古代的很多發現都堪稱世界第一!論時間,我們絕對是最早的。

畢竟我們跨入封建王朝時期時,西方大部分國家還處於原始時代。

隻可惜,流傳下來的隻有四書五經,卻無科學。

其實這也是科舉製度的一大弊端,除非把諸如機械學,手工業,冶金業等硬核知識也加入考核範圍,不然在封建王朝,科學依舊難以成為顯學。

當這些人全都出現後,黃淵再度開口,道:“諸君之功績,或在於著作,或在於發明,於我華夏後輩,皆大有裨益。”

“今上封於天,下禪於地,以民族信仰為基,以曆史貢獻為評,問於天下萬民,可入我華夏英雄榜否?”

話音剛落,便有浮雲彙聚,場景浮現。

場景中,沒有波瀾壯闊,富麗堂皇。

隻有一個衣著樸素的老人,帶著憨厚的笑容,淡淡地說了一句:“可!”

“我的天,袁老!是袁老啊!沒想到還能在《泱泱華夏》看見袁老,此生無憾了呀!”

“袁老是誰啊?為什麼別的人都說那麼多字,他就說一個可?是不是有點裝了?”

“才三十年了,就有人連袁老都忘記了嗎?”

“孩子啊,你要知道,你現在所吃的雜交水稻,全是他培育出來的啊!”

“如果沒有他,不說百分百,但華夏絕對會有很多地方依舊缺乏糧食。”

“隻要我們還吃他一口飯,就該念他一天恩!”

袁老過後,再度走出三人,同樣是年邁模樣,卻精神抖擻,不見老態。

“可!”

“我的天,三錢!改革開放時代接受過先進西方教育卻拋棄優渥生活毅然決然用所學知識報效祖國的三位代表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