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篇:“解放思想”的困惑(1 / 2)

中國人總是習慣缺什麼補什麼,所以往往是提倡什麼缺什麼。最近有些地方在大力提倡解放思想,我心裏麵想,這是不是說出了人們的思想還不夠解放這一現實?

什麼是解放思想?辭海上對這一詞語有如下解釋:“與‘思想僵化’相對。打破教條主義、舊的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提出。鄧小平在新的曆史時期有進一步的論述。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不能偏離四項基本原則,不能損害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局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精髓。”

《辭海》是夠權威的了,但在我看來,這一解釋錯誤百出。“解放”與“僵化”相對?應當是有禁錮有束縛才會有解放吧,“僵化”指的是思想本身的表現形態,與流動與生動活潑相對,而有外力作用於思想束縛了思想後才需要去解放。思想要和實際相符?實際指已經發生的事情,是過去時,可以思過去,也可以思未來。思想是可以高於實際的。一個人有了想法,並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從而產生了一個事實,這不是思想與實際一致,而是實際與思想相一致了。也就是說,思想本可以走在實際的前麵的,但我們的解放思想,卻要把思想放在“實際”的後麵。“實際”前進,思想才能跟著進步,這是解放思想嗎?主觀要和客觀相符合嗎,主觀不能改造客觀?還有,《辭海》以官方的口吻強調解放思想不能偏離什麼,不能損害什麼,說的都是對思想的限製,怎麼又成解放思想的內容了呢?

辭海的解釋沒有讓人明白解放思想的真正含義,倒是道出了我們這個國家禁錮思想的事實與不斷提出解放思想這個口號的原因。它給“解放思想”設定了前提,設定了方向,所有國人的思想隻能遵照這個前提、按照這個方向去“解放”。而這個前提和方向並不是不可以改變的,誰來改變?當然不是普通的國人,而是讓人解放思想的人。按《辭海》的解釋,既然“解放思想”要求思想與實際相符合,“實際”當然會永遠前進的,所以我們永遠需要解放思想,這也道出了我們不斷地提出“解放思想”這一口號的原因。其實不是所有人都得跟著實際的後麵,如馬克思就不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就看到了社會主義的未來;如我們的偉大領袖,也是可以思想先行一步的。領導者的先行意味著我們要等他們回過頭來解放我們?因為領導者們的思想解放了,八十年代發動了“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擺脫了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於是有了改革開放;九十年代,因為領導者的思想解放了,衝破了“姓‘資’姓‘社’”的糾纏爭論,又有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但在50年代,思想解放到大膽提意見是不行的,你有可能成右派;70年代前,思想解放到提倡包產到戶是不行的,那是搞資本主義;80年代,提倡市場經濟是不行的,因為凡事得要問問姓社還是姓資,那可能是會違反四項原則的呢。總而言之一句話,在領導們沒有解放思想前,千萬不要思想過於解放。所以我們總在提解放思想,其實不過是意味著我們的思想永遠沒有真正解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