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相比,楚霸王項羽因為不能忍耐,所以百戰百勝卻輕露鋒芒;高 祖能忍耐,保養他的全部實力以等待項羽的衰敗,這正是張良的計謀!
從古至今,大凡稱得上豪傑之士的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氣度和節 操,尤其是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當遇到難以忍受的事情時,普通人會罵 人、打架,當時也許痛快了,但是卻沒有什麼益處,還可能招來禍端。與 此相反,有大智大勇的人,便能忍受一時之氣,因為他們很明白自己要的 是什麼,也明白不忍下這口氣對自己半點好處也沒有。
在順境的時候還比較容易做到誌氣用事,但往往處於逆境時,便會被 負麵情緒所左右,不能夠理性地看問題,很容易被一時之氣衝暈了頭腦。
我很愛看金庸先生的小說,在他所著的《神雕俠侶》一書中有這樣一 個情節,令我記憶深刻。
楊過誤信別人的話,以為郭靖、黃蓉夫婦是殺害他父親的凶手,便時 時刻刻想著殺了郭靖,替父報仇。
而他也得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忽必烈率大軍攻打襄陽,郭靖為了 護送軍民入城而落在了後邊。等他趕到時,城門已經關閉了。他用了一招 兒“上天梯”的武功沿著光溜溜的城牆踏步而上,一步就躍了上丈高。
正在這時,敵方的金輪法王抽弓搭箭,向郭靖的背後射去。郭靖聽得 箭聲,知道大事不好,不得不回手把箭撥開。可因為這樣,他的身子向下 沉去,眼看著距離城頭隻有數尺了。卻再也躥不上去了。
而此時,楊過就在不遠處看著,他的心也如兩軍交戰一般激烈。“他 是我殺父仇人,我殺他不殺?救他不救?”楊過本想偷襲郭靖一掌,借這個 機會報了父仇,可他左思右想,還是沒有這樣做,而是拉住一條繩索,撲 下城去,將郭靖救了上來。
而後來,楊過也終於知道了父親身亡的真相,並不是郭靖、黃蓉夫婦 殺害了他,而是他多行不義,最後染上了怪蛇毒血而死的。
雖然這隻是小說的情節,但當真是誌氣用事的最好寫照。楊過從小就 獨自一人生活,無父無母,投入全真教後還受到師父的欺淩,和姑姑小龍 女的一段感情也為世人所不容,真可謂一生坎坷,飽嚐世間辛酸。
任何人在這種環境下,都難免有些偏激之舉,總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待 遇,容易衝動。可正因為這樣,才更應該理智、冷靜,多一些誌氣,少一 些意氣。就如同楊過一般,如果當時他因為一時之氣而殺了郭靖,不但錯 殺了好人,而且還使百姓少了一位奮勇殺敵的好將領。
雖然你可能沒有那麼大的誌向,要做一位當世的豪傑,蓋世的英雄, 但就算做一個平平淡淡的小人物,也要做得瀟灑,起碼要做對自己有利的 事。
索要一時的痛快而失了更多的利益,和忍一口氣索要長遠的利益相比 ,聰明的你,會選擇哪一樣呢?隻有在混濘的道路上才能留下珍貴的足跡
曆史上有一位很出名的鑒真和尚,他初入佛門時,師父讓他做了寺裏 最苦的行腳僧。
鑒真需要每天外出化緣,不管刮風下雨都要出去,雖然一路上行了不 少善事,但是還要無端地遭受別人的白眼和譏諷,當真是苦不堪言。他對 此很是忿忿不平。
有一天下起了瓢潑大雨,整夜未停。第二天早上鑒真想:“下了一夜 的雨,道路肯定泥濘難行。再說,我就是做了善事也沒有人會領情,對修 行一點作用也起不到。”
想到這裏,他幹脆繼續躺在床上睡懶覺,不肯起來去化緣。
師父看他良久未起,便來找他,看到他床前放了一大堆穿爛的草鞋。 師父便問他為什麼不出去化緣。
鑒真有些懊惱地說:“我做苦行僧已經一年多了吧,穿壞的鞋比別人 一輩子穿的都多,也該為寺裏省省了吧。況且行了善事還是遭別人白眼。 ”
師父明白了鑒真的意思,便微笑著說:“起來,你跟我出去走走吧。 ”
鑒真隻得起身,隨師父來到寺外的一條滿是泥濘的小路上。師父問他 :“你想做什麼樣的和尚?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是做一個光大佛法 的名僧?”
鑒真想都沒想便說:“自然要做名僧了。”
師父點了點頭說:“你平時出來化緣都走這條路吧,那你能找到以前 留下的足跡嗎?”
“當然不能!以前的路幹幹的,又平又硬,怎麼可能留下足跡呢?”鑒 真回答。
“那今天你在這條路上走,能留下痕跡嗎?”師父又問。
“當然能。”鑒真回頭看了看身後,一片泥濘的地上滿是腳印,“下 了雨,地上有濕泥,踩上去自然有腳印了。”
“這就是了,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痕跡。隻有在困境中不停跋涉的人 ,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呀。當你在自己困難的時候,依然 不斷地行善事,才會修煉成為名僧,得成正果。”
這番話猶如給了鑒真當頭棒喝,他一下子領悟了,從此謹記師父的教 誨,一生艱苦修行。他曾6次東渡日本,途中曆經種種磨難,並一路行善 ,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自己也成為一代名僧, 他的事跡至今在世間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