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童年
每個孩子除了他是孤兒、流浪兒,都有一個無憂無慮美好的童年,在這童年裏充滿著親情,在童年的路上,親情是最持久的動力,給予孩子們無私的幫助和依靠。親情簡簡單單,就好像一個由幾根樹枝搭起的小巢。可以讓孩子一下子輕快地鑽進去,裏麵有一碗水,涼涼的,甜甜的,滋潤著孩子幹渴的靈魂;裏麵有一袋鼓鼓的、香香的、填飽他們無止盡的**;裏麵有一張**,軟軟的、暖暖的,給他們溫馨、幸福;裏麵還有一盆花,一幅畫,一首詩,綴著些叮嚀,嵌著些囑托……這就是親情,一個小小的巢,使他們不斷地長大。親情是雨,帶走煩燥,留下輕涼;親情是風,吹走憂愁,留下愉快;親情是太陽,帶走黑暗,留下光明。親情是最偉大的,不管你快樂,沮喪,痛苦,彷徨,它永遠輕輕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著你的一生。
孫二旺家的喜來雖然生長在農家,他的童年盡享著父母親情地撫愛和關懷、體貼。
母愛是偉大的,世界上都讚美母愛。母愛是溫暖心靈的太陽;母愛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母愛是灌溉心靈的沃土;母愛是美化心靈的彩虹。
孫二旺把家裏家外一切重活全攬在身上,好讓丹鳳全身心的在家照顧小喜來和小桂榮,家裏承包田從春種到秋收的一切農活全是二旺的。丹鳳雖然不到地裏幹莊稼活了,可家裏兩個孩子,那洗洗涮涮、縫縫補補,除了一天三頓飯外,還要飼養豬啊、雞鴨啊,著些活弄得丹鳳手忙腳亂,炕上地下、屋裏屋外團團轉,一點兒不比農活輕。丹鳳的漂亮這十裏八村的挺出名,這能幹也是村裏出了名的。
丹鳳在家雖然累點兒當看到桂榮和喜來小姐弟倆,酣睡在炕上心裏格外高興!有時望著望著,她情不自禁地輪著在他們的小臉蛋兒上輕輕地親上幾口,心裏甜甜的、美滋滋的!
小姐弟倆漸漸地長大了,姐姐比弟弟大一歲,仿佛特別懂事,
總是一口一個“小弟”、“小弟”叫著,在一起玩兒的時候,總是用她的小手護著小地弟,唯恐小地弟摔倒。
一晃兒,兩個孩子都到了上學的年齡。姐姐桂榮九歲、喜來八歲了。
一天,一個孩子背著書包從二旺家門口走過,正在院子裏玩兒的姐弟倆,看到那個戴著紅領巾的女孩兒,背著書包又蹦又跳地唱著歌兒,兩雙眼睛立刻一動不動地盯著,不知不覺地跟了過去。
丹鳳從屋裏出來,怎麼?孩子呢?她東瞅瞅西望望,拿去了呢?以往孩子怎麼也不出院啊!她急了,一邊找一邊喊:“喜來啊”、“桂榮啊”,這時學校的盧老師領著兩個孩子迎麵走來:
“嫂子,這兩個孩子趴在我班級窗戶往屋裏望,學生直瞅著笑。我出去一看是你家孩子,就把他們領回來了。你著急了吧?”
“謝謝你,盧老師!”
丹鳳把孩子領回家,桂榮拉著媽媽的手央求道:
“媽媽,媽媽,我也要上學,我也要上學!”
“我也要上學,媽媽,媽媽。”喜來也跟著喊。
是啊,孩子該上學了。晚上,二旺從地裏收工回家,媳婦說:
“明天送孩子上學吧!”
“我尋思明年也把孩子送鄉中心小學去,咱村有的孩子就送去了。那得教學質量準不錯。”
“那麼遠我放心吧下,在咱村念吧。反正開學沒幾天,我在家又沒事兒可以輔導輔導孩子,準行!”
丹鳳到鄰村小賣店買了些文具,又連夜用花布角一針一線拚成了兩個花書包,第二天小喜來和姐姐桂榮一邊一個牽著媽媽丹鳳的手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
盧老師是這個小村小學唯一的一名老師,既是校長又是班主任。這全校唯一的一個班級,一至四年級有十多個學生,喜來和姐姐桂榮安排在一個桌,坐在前排。
讓二旺和丹鳳高興地是喜來和姐姐桂榮學習非常用功,在學校學完了回到家裏,姐弟倆從來不用爸爸媽媽督促就做作業。盧老師也反映說姐弟倆在課堂上聽課認真,也很聽話。
很快姐弟倆都升入五年級了,得去相隔五裏路得鄰村讀書。沒辦法姐弟倆隻好每天往返一次,雖然孩子風風雨雨辛苦一些,值得慶幸的是姐弟倆學習越來越起勁兒,姐倆兒一個賽一個,從五年級到六年級姐弟倆始終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