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1997年的春節前夕。地處江南XX省的金津市(縣級市)城區開始沸騰起來。寒冷的氣流在金津市停駐了很長時間,大家盼下雪的想法很強烈,特別是一些年輕女孩子都盼望著下場大雪,可以穿上時尚的羽絨服,在周末和英俊的男朋友在雪白晶瑩的世界裏宣誓愛情。
大街上車來人往,熱鬧異常,且夾雜著過年前特有的祥和氣氛,在各地打拚候鳥們都興高采烈地回到家鄉,他們要把人民幣在家鄉集中消費,尋找花錢享受幸福享受快樂的感覺。“一年忙到頭,隻有在春節前後的時間可以過上一段自由灑脫的生活。”這些“候鳥”們的心思都很新潮,因為他們在背井離鄉,出外打拚的日子裏,生活在大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生活在形形色色社會精英的陰影裏,他們自感委屈和壓抑,回到故鄉後,親情依舊,鄉音依舊,感覺就特別好。
沿街的商鋪裏各色商品琳琅滿目,商家招攬生意的促銷手法也奇特,有搭建拱門的,有擺金蛇長尾陣(長方桌一字排開,再擺放商品)的,也有用大音箱播放高亢抒情歌曲的。對於他們而言,春節前的生意最好做,來錢快,所以必須用足腦筋,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銀行存折數字。
在金津市核心區塊的“鼎盛步行街”內,更是人頭攢動,大人抱著小孩,小孩嘴裏吃著零食,年輕情侶手牽著手,來來往往,不亦樂乎。
對於公職人員,特別是城建監察隊員,他們最怕這種情況發生踩踏事故。但沿街商戶和小攤販沒有這麼高的覺悟,各自的出發點不同,想法自然背道而馳,為此,鼎盛步行街的占道經營現象依然嚴重。
幾名身著城建監察標誌製服的城建監察隊員正在苦口婆心地勸說幾名為首的占道經營戶盡量將擺放的商品往店麵的挑簷下挪位置,他們騰出道來,群眾才出行方便。
“城市道路屬於市政公用設施,金津市的市民都有義務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再說,臨近春節,大家購置年貨,你們這麼擺攤設點商機是抓住了,但妨礙了公共秩序,你看,還把殘疾人無障礙通道都占用了,這樣做,你們覺得文明嗎?”
“大爺,你看現在前來購物的人越來越多,你這麼大年紀了,萬一被人撞摔倒了,多不劃算?家人會擔憂的,你還是進市場出售蔬菜吧。”
“老板,請你把這些衣服收回店裏去。好好的商品擺成地攤模式,這樣做會自砸牌子,讓消費者誤以為你出售的是地攤貨,價格會打折的。”
“大媽,這裏是步行街,前麵300米才是農貿市場,請你把這些蔬菜拿到那裏麵去出售吧!農貿市場裏人多,而且不吹風,你看,這天寒地凍的,我們年輕人都感覺有點冷。再說,你的蔬菜看起來很新鮮,估計會賣的很快。早點賣掉,你也好早點回家抱孫子啊。”
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二中隊長郭紫星帶著一名隊員和一名協管員正一寸一寸地往“鼎盛步行街”裏麵挪動,糾正著各種違章占道經營行為。
他們一邊說著客氣話,一邊用手幫助行動緩慢的小攤販收拾著各類商品。
說實在的,為了維護好這一帶的市容市貌,二中隊長郭紫星和隊員已經連續兩周堅持上早市了。
每天早上5:50時,他們準時到崗,停妥邊三輪摩托車後,就象“大門神”一般站在路口勸說已經擺好位置的小攤小販撤離。
按照慣例,馬路市場的形成地往往是交通要道或者是繁華路段。如果馬路市場一旦形成,城建監察隊員要想將街道恢複到一個好的秩序狀態,難度相對較大。因為,大多數的違章占道經營戶都懂得“法不責眾”這個道理。
“看樣、學樣”是天生的,這也是他們的定性思維。為此,城建監察隊員堅持上早市,就可以在馬路市場形成之前消除或者規避這種無序狀態,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隊共有正式在職在編隊員4名,協管員4名。他們管理著金津市最為繁華的路段,所管轄的區域呈長方形,外圍是金津市城區兩條主幹道(長虹路和金津路),中間是鼎盛街步行街和三條四通八達的小街巷。另外,金津市舊城改造“沙洲小區”項目二期工程還在掃尾階段。
郭紫星他們每天麵對的工作環境是動態多變的,為此,他們的腦神經都繃得很緊。快過年了,他們都生怕有個閃失,給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市容二中隊這個集體抹黑。
“自己挨批事小,領導被問責就不好辦了。”郭紫星一到路段上,就有這種心理包袱。
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內部有路段考核督查機製,具體由法製科負責督查工作(法製科與辦公室合署辦公,辦公室主任兼法製科長)。法製科雖然與中隊平級,但直接對大隊長連成彪負責,為此,各市容中隊負責人都很給法製科負責人胡晚秋的麵子。
由於督辦工作是隨機行為,而一線管理都是動態情況多。當法製科的督辦頻率高了,各市容中隊就會象救火隊一樣忙碌。
雖然各市容中隊的隊員們都很盡心盡職,付出了高強度的勞動,但因管路對象複雜,管理事項動態多變等因素,他們的日常工作就會有紕漏,一些小攤販還“惡人先告狀”,互相舉報投訴,法製科接到舉報投訴後,就慣性地反饋給各市容中隊,一線執法隊員在同一時間段要對同一違章行為糾正處理五六次。但僅靠“文明勸說”的辦法根本不管用,如果要“強製暫扣物品”,又容易發生爭執或者衝突。這時,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的一線執法隊員處境相對就變得弱勢一點。
當被法製科督辦的事項一多,特別是涉及考核扣分事項,各市容中隊長就會據理力爭,說出他們的委屈:街麵上的工作是動態的,“人盯人”總有盯不住的時候。
各市容中隊負責人有時在大隊長辦公會議上會闡述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借此引起大隊長連成彪的重視,並希望法製科的督查工作能盡量“手抬高一點”,人性化一點,不能讓一線的弟兄們流汗又流淚。
他們所指的“流淚”則是督辦考核扣分後,隊員們的月度考核獎金就會少發。福利待遇問題是一線隊員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協管員的待遇並不高,有的已成家,需要養家糊口。
市容二中隊的轄區就處於金津市的商業區,東起金津市(縣級市)內河(金津市古時候的護城河),西至市政府街心廣場,南至紫荊佳苑,北至金津市第一中學。
這一區域有金融機構、行政事業機關、學校和農貿市場,是群眾關注度較高的區域。而且由於人氣集聚,商機多,成了金津市寸土寸金的地塊,房價由原來的920元/㎡飆升到2200元/㎡。
在此擺攤討生活的社會閑散人員占據了三分之一的人口,起初,金津市政府為了活躍市場,集聚人氣,以及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生計,通過公開征求意見,在沙洲小區西側區塊開辟了一個臨時市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述區塊繁華是實,但也培育了一批“市霸”,這些“市霸”賺到錢後,存在“為富不仁”現象,一心鑽進錢眼裏,社會公德意識卻很差。
而正真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城郊失土農民卻因缺乏資金,一時半會還難以改變貧困現狀。
“市霸”們則不同,他們的經營思路相對清晰,習慣抱團作戰,特別是在重要節假日,他們都會牽頭組團,在他們占據的“勢力範圍”內,聯合起來對陌生麵孔實施打壓,不讓他們加入。有時,他們還將自己設定的部分小攤位轉給一些外地經營戶,並從中抽成謀利。城建監察隊員卻因證據難,無法對其采取強製措施(法無明文不罰)。
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經金津市物價部門核準,可收取臨時占道費,解決工作經費不足難題。但在市容二中隊轄區內有金津市政府下文劃定的臨時攤點群,這些攤點群是免費提供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土農民練攤的,市容二中隊的隊員要為上述對象保駕護航。
市容二中隊長郭紫星在1991年1月部隊轉業後被安置到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工作。在1993年1月18日,他通過內部競爭,走上了市容二中隊長這個崗位。
他在二中隊長這一崗位一幹就是四個年頭。
他對轄區的管理設想很多,但真的要下決心“解決市容市貌髒亂差現象”真的不容易。因為城市管理工作對象複雜,特別是臨近春節,一旦處置不當,這些“市霸”就會牽頭鬧訪。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我們要吃飯。不讓擺攤,我們去喝西北風?還是政府給我們辦理低保?”
郭紫星為此感到頭疼。
他身高172厘米,長著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眼神深邃,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壯漢形象。
他平時話語不多,腦子卻轉得很快,特別是現場處置時比較果斷,接到重要工作任務時擅長“事前溝通”,將苗頭性的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比如每遇上級對金津市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或“省級文明城市”進行考核驗收時,他和隊員都會以書麵形式告知轄區內經營戶以及小攤小販,要求他們嚴格按照城市管理的有關規定做好“麵子工程”。
他們會逐家上門,要求沿街商戶按規定擺放商品。商品擺放的位置不得超出店麵的門柱,使用的拖把和隨意擺放用來招攬生意的立式可移動廣告燈箱暫時“消失”幾天。
有時,也會要求他們配合金津市環衛所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製。
每次創建活動通過考核驗收後,金津市政府分管城建的領導和金津市城建局領導都會在大會上公開對市容二中隊的管理模式予以表揚。
多位曾分管過城建工作的金津市領導就因為“創建”工作成績出色,得到了提拔使用。現任金津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的高國慶就是其中一位。
領導們提拔了,但郭紫星還是以“釘子”精神釘在這塊區域內紮實地做著二中隊長的本職工作。
金津市城建局黨委副書記(兼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長)連成彪有時也會對他說些寬慰話:“好好幹,有合適的機會,局主要領導會考慮把你推薦到鄉鎮做個副職。你隻要進入鄉鎮領導班子,三年後,你的事業身份就可以轉為公務員了”。
郭紫星聽見這樣的話表麵上顯得美滋滋的,內心卻很不屑,他知道自己的性格脾氣,也無人提攜。
俗話說:“朝裏有人好做官”。他“朝裏沒人”,有想法也沒有用。
他暗自下決心,不管遇見什麼情況,自己都要憑良心做人做事。
“天道酬勤”是一條法則,他相信“是金子就遲早會發亮”,“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他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組建於1990年11月,屬於金津市城建環保局的下屬正股級單位(大隊長由金津市城建環保局黨委副書記兼任)。一年後,由於機構改革的需要,金津市城建環保局一分為二,環保職能被剝離出去,原先的金津市城建環保局黨委書記、局長高國慶因工作能力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得到了提拔使用,擔任了金津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原金津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慕容曉靜則被提拔為金津市城建局黨委書記、局長(時年43歲,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原金津市農業局黨委書記、局長高曉楠則平調至金津市環保局任黨委書記、局長。
慕容曉靜從鄉鎮一名普通的“計生專幹”幹起,一步一個腳印,其仕途基本上是兩年上一個台階。她的記憶力超強,在擔任原金津縣XX鄉黨委宣傳委員的時候,就能脫稿彙報工作。她下鄉走訪過的群眾,即便多年以後,在大街上偶遇,她也能叫出對方的名字。
她在34歲的時候,就走上了鄉黨委書記的位置。由於她長相清秀,談吐又得體,在眾多的女幹部中“鶴立雞群”,加之工作能力又強。在她41歲的時候,就通過公開選拔的程序,擔任了原金津縣(金津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她到金津市城建局上任後,即對局班子的分工予以明確。
她本人主持局黨委、行政全麵工作。
局黨委副書記連成彪協助書記、局長工作,主持城建監察大隊全麵工作,分管環境衛生管理處等。
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占家虎協助書記、局長工作。負責局係統人事、宣傳等工作。分管局辦公室、自來水公司。
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可協協助局長工作。負責財務、房地產業、建築業管理、教育培訓、聯係鄉鎮(企業)。
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自達協助書記、局長工作。負責拆遷事務、資產投資、物資采購工作;分管市政處等。
通過這一分工,從而構架了金津市城建局“一鳳四龍”的工作團隊。
其中局黨委副書記連成彪的工作壓力最大,因為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始終處於風尖浪口。
連成彪有兩處辦公室,一處即在金津市城建局402室,一處設在位於金津路58號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301室。
周一、周三、周五他在局裏辦公,周二、周四,他在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辦公。
連成彪原先在江蘇XX部隊擔任團參謀長,轉業地方後,他最想去的部門是原金津縣公安局,後來因金津縣公安局內缺副職行政職務,便最終敲定金津縣城建環保局。
1990年1月,金津縣撤縣建市後,他就提出了組建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的構想,並擔任了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籌建組組長,隨後,他帶著五名幹部外出考察取經。1990年11月1日,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掛牌成立。
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就象是一個初生的嬰兒,一切從零開始,為了落實人員編製,他和金津市編委辦主任拍了桌子。“沒有事業編製,都招協管員,誰有幹勁?”
最後,金津市編委辦主任作了讓步,給城建監察大隊落實了20名事業編製,20名協管員編製。但金津市財政是個窮財政,在職在編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每人每年按4萬元撥付,協管員的工資每人每年則按2萬元撥付。
城建監察大隊的執法裝備和日常辦公的經費隻好由金津市城建局自籌解決了。
這對連成彪來說,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的家比較難當,經常“捉襟見肘”。當時,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的執法工具僅有一輛柳州五菱工具車和四輛邊三輪摩托車。
根據工作需要,四輛邊三輪摩托車分配給了四個市容中隊,每輛執法車隻能載三名隊員。規劃中隊因需對城市外圍違章建設行為進行巡查,故柳州五菱工具車歸規劃中隊所用。結果,市容中隊的隊員大部分隻能徒步上街巡邏。這製約了城建監察大隊的機動能力。
慕容曉靜到任後,連成彪在第一次局黨委班子會議上提出了要改良執法裝備的事情。但由於經費短缺,這問題一時難以解決。
在第五次局黨委班子會議上,連成彪又提出了要在城建監察大隊內部實行末位淘汰製,對執法粗暴、業務不精,綜合素質差的隊員實行優勝劣汰。
慕容曉靜對連成彪的建議非常支持,其他局班子成員也無異義。
為了改良了城建監察大隊的執法裝備,慕容曉靜從下屬單位市政處采取借款的形式,為城建監察大隊新增了兩輛皮卡車。連成彪興奮了好幾天,車子到位後,他讓辦公室找汽修廠在車身上噴上了“城管執法”幾個醒目大字。
第五次局黨委班子會議後,慕容曉靜等開始動議幹部人事工作。1990年12月18日,金津市城建局黨委通過采取金津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評議,城建監察大隊的隊員全員參加法律法規考試,並按高分到低分予以排名,局班子成員分別找幹部進行個別談話等辦法,對四名在職在編人員實行末位淘汰。
被末位淘汰的四名隊員都是業務不精,為人張揚,還存在“出工不出力”現象。其中有兩人在路段執勤期間,會玩失蹤,去網吧裏上網玩遊戲,這讓連成彪很惱火,穿著製服去那種場所本來就給城建監察大隊抹黑。另外兩人則因為沒有守住自己的嘴巴,接受管理相對人的吃請,結果答應人家的事情沒有辦成,被舉報投訴到金津市城建局紀檢室的。
當時,慕容曉靜覺得這樣下去,會造成尾大不掉之勢,給金津市城建係統抹黑,她覺得內部處理比組織處理更為穩妥,所以就采納了連成彪的建議。
為了穩定隊伍,局黨委班子最終決定對上述四名被末位淘汰的幹部予以其他下屬單位分流安置措施。
當時,被分流的四名幹部到處寫信喊冤,抵觸情緒很強烈。分管局人事工作的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占家虎原則性很強,分別找了四名幹部談話,並和占家虎、馬自達兩名局班子成員進行了溝通。占家虎當即表態,這事既然局黨委決定了,就不能輕易鬆口子,其中被分流到金津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的兩名幹部由他親自包案安撫;被分流到金津市政處的兩名幹部則由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自達包案幫教。通過幾個回合的較量,且相關福利待遇也同步落實,四名幹部的抵觸情緒被化解,這事也算圓滿解決了。
此舉,為連成彪樹立了威信,同時也體現了金津市城建局班子的工作配合默契度。
通過這次整頓,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的團隊精神得以樹立,文明執法形象也大為改觀。
但這次末位淘汰的實施因涉及某些人的切身利益,特別是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後來升格為金津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副科級單位),機構及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法》管理,因而,引起一場風波,慕容曉靜、連成彪等受到了困擾。
1991年1月,郭紫星轉業。連成彪看了他的個人檔案後,極為讚賞,向金津市安置辦開口要人。
對郭紫星來說,連成彪就是他的貴人,為此,郭紫星在以後的工作中不管遇見多難多苦多累的工作任務,唯連成彪的指令是從。
連成彪身高175厘米,體重80公斤。他這人比較看重隊員的體能素質,認為幹城管工作天天耗在下去內,工作強度大,風裏來雨裏去,沒有過硬的體能素質不行。他之所以看中郭紫星,主要認為有部隊生活經曆的人,團隊合作精神比較好,在執行力比較強。
郭紫星第一次看見連成彪的時候,還以為連成彪是一名駕駛員,而誤以為胡晚秋是一名領導。
當時,胡晚秋穿著城建監察製服,且整個人的下盤比較穩重,看起來又嚴肅。而連成彪穿著便服,走路帶風,笑臉又好,看起來比較隨和。
這兩人同時出場,郭紫星還真的以為胡晚秋就是自己的直接領導。
直到郭紫星正式去金津市城建監察大隊報到,看了大隊一樓的政務公開欄中的人員照片及職務,才發現自己鬧了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