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造紙廠(1 / 2)

“把紙張的成本降到十文!”李麗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鞠智勝知道李麗質不會輕易相信如此震撼的事實,於是繼續解釋道:“我們要建一個造紙廠!”

“廠?廠是何物啊?”李麗質越聽越糊塗。

“廠就是作坊,很大的作坊!”

原來鞠智勝早就開始謀劃要建一個造紙廠,他利用《天工開物》裏麵的知識,準備建一個較大型的造紙廠,自己生產紙張,自己印書,以此降低書籍的成本。

“造紙作坊?崔家有的是造紙作坊,這沒什麼稀奇的,紙張的成本就是有這麼貴啊!”

“我們的造紙廠可不一樣,人手是造紙作坊的十分之一,而生產效率卻是造紙作坊的十倍!”鞠智勝拍拍胸脯說道,看來所有事情他早已計劃好,一切胸有成竹。

“但是!陛下......陛下靠的是什麼?為何造紙廠這麼厲害!”

“朕靠的是機械!靠的是機械的力量!”

崔家的造紙雖然幾乎壟斷整個大唐,但他終歸不能跳出時代的局限,他壟斷靠的是規模,並不是技術。

說到底,崔家的造紙作坊基本上依靠的是人力,都得算工資,最多再加上一點點牛、驢、馬等其他畜力。

但鞠智勝準備運用上機械力!

當然,唐朝時代利用工業機械能力不可能,至少沒有石油電力等燃料。隻能利用自然界現有的資源,比如水能。

使用水能最佳形勢就是水車!

水車在東漢末期已經開發出來,到唐代已經利用水筒,將低位置水流引上高位置。到明朝時期已經開發出“水輪三事”。

《天工開物》把“水輪三事”設計圖紙記載的清清楚楚,是在普通水磨的基礎上,通過改變它的軸首裝置,使它兼有磨麵、裝穀、碾米三種功用。

鞠智勝敏銳的察覺到,此物可以稍加改造,讓同時使用三種功能可以任意變化,所有能量則依靠水利,根本不需要雇傭人力或者畜力。

數日前,鞠智勝秘密找到了長安城最牛逼的兩個老木匠,關在房裏三日不出門,專門改造“水輪三事”。

很快,設計圖紙出來了!

簡單來說,保留了原有的水力驅動的立式大水輪,在延長的水輪軸上裝上一列凸輪和拔杆外加一個立輪(齒輪),凸輪或撥杆撥動碓杆末端,使碓上下往複擺動,搞碎造紙原料,完成打漿。立輪(齒輪)同時驅動一個平輪(齒輪)和一個立輪(齒輪),平輪所在軸上裝有磨板,用以磨平紙麵,並壓榨去水。立輪所在軸上裝有水車,用以取水灌紙,滿足造紙用水,源源不斷!

鞠智勝將改造好的造紙版"水輪三事”設計圖紙,交給大使館的木匠。

再過兩日,木匠根據圖紙製造了一個“水輪三事”的模型,呈送給鞠智勝。

鞠智勝大喜,特意叫來李麗質,將模型放在一條水流流動的小水溝溝裏試用,隨著水流的推動,水輪三事飛快的轉動,水浸蒸煮、石日打漿、竹簾撈紙、壓榨去水、火焙幹燥快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