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七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的大廚們麵對鏡頭時都有意藏了些訣竅。所以盡管這本書看起來內容豐富,但實際上要真正操作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

譚麒不禁感歎。

原來背後還有這麼多內情。怪不得之前當主播時候搜集到了幾份日文殘篇,圖片看著很不錯,可實際動手做出來味道卻很一般。

原來是這樣的道理!

自己國家的大廚果然給力啊!

即使留了一手也能讓國外的女性粉絲們瘋狂嚐試模仿,要是毫無保留的話那得多震撼?

譚麒笑著繼續看介紹。

【這份菜單,由五十多年前一家輕工業出版社印刷出來的。】

【那時為了打破私營業者間封閉技術的傳統,推動交流學習,鼓勵各家店鋪公開秘方給國有餐廳參考。】

【六十年代遇到了糧食短缺的問題,因此暫停了一陣子;八十年代恢複生產後,隨著私營餐館大量湧現,廚師們又開始了互相保留絕技的習慣。】

【此殘片僅包括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收集整理的內容,彙集了很多省區甚至是各地著名酒樓未曾外傳過的秘訣。】

越往下看,譚麒心跳得越快。

尤其是看到最後幾句話時幾乎覺得心髒都要蹦出來了!

這也太驚人了!

據描述這部菜譜最早誕生於50年代初期。

當時迫於特殊的曆史條件,那些老招牌不得不把自己的拿手好戲分享出來供別人參考。

想想看吧,能夠在中國生存幾百年的老牌餐廳,它們的秘籍怎麼可能那麼簡單?

而現在這一切就在他的手裏啦!

按說到了八九十年代這種珍貴材料就已經不多見了,雖然新的書不斷推出品種也很齊全,但由於曆史遺留下來的一些問題再次出現了信息封鎖的情況。

“這麼說我現在吃到的經典菜肴其實都是打了折扣的?”

想到這裏譚麒不由笑出聲來。

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個巨大的收獲呀。

毫不誇張地說就算是這樣一個斷章碎篇在市場上依舊能賣高價。因為——

現在他掌握了許多百年老店的核心機密!

回過神來睜開眼望著屋頂思考了很久,覺得自己像個小娃娃突然撿到了一個寶物般興奮。

目前經營方式就很好了,“先通過定製美食賺錢再慢慢研究新菜式!”

以後可以試著用古菜譜上的內容作為基礎開發新產品。

但是在動手之前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手頭上已經有了這些寶貴資料,而且全都是中華民族千年來的飲食智慧結晶。

但是這樣做似乎違背了他的美食哲學。

傳統就一定是最好嗎?

他認為合適的就是好的,有時候改良一下或許會比完全遵循古老方法做得更好。

例如他曾改進過的一道炒雞肉以及那個經過調整後的南瓜八寶湯,在當地非常受歡迎甚至連大師級別的人物都誇獎不斷。

所以,在正式使用前,譚麒打算親身體驗一番地道風味是怎樣的然後再對比著自己所做的看看是否有必要做適當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