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第一屆學生畢業(1 / 3)

光陰一天天流逝了,不經意間,三年的初中生活已經接近尾聲,就在這三年裏,柳夢萍覺得自己的生活經曆比別人的一輩子還要豐富。

夜幕漸漸降臨了,望著窗外連綿起伏的大山,聽著清風拂柳的簌簌之聲,看著月亮悄悄爬上柳梢,她靜靜的坐在床書桌前,將他語文老師——李振邦在寢室裏留下來的一張張卡片,一頁頁草稿紙整理起來,一頁一頁地仔細,一句一句的用心品味,心底不由得泛起了一陣漣漪。

“百年煙華百年夢,一抔黃土一場空!欲置此身天地外,笑看夕陽落青峰!”隻見一個碧玉年華的農家少女皓齒輕啟,拿著一張稿簽紙反複默念著,似乎要把作者的那顆心瞧得個明明白白。人生一世,幽幽百年,縱然是轟轟烈烈,但是誰又能夠逃脫一抔黃土的命運呢?也許年輕的他早就厭倦了塵世的熙熙攘攘,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希望尋求一塊清靜之地,與青山為伍,和綠水作伴,一個人靜靜地立在大山之上,朝看日出,暮賞彩霞,以求內心的寧靜,以求修為的升華!這也許就是當初他做出選擇與決定的原因???????

但是,殘酷的現實無情地擊碎了他的美好夢想。她自己曾留心觀察過,當他在為他們講述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那山”這句詩時,他的眼睛中傳出來的是一種熱切的向往,但僅僅在一瞬間之後,就被一種莫名的悵然取代了。

為了大山深處那一個個孩子能夠看到自己心中的那一片海,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放棄,放棄了十年寒窗苦讀所要追求的安逸生活,選擇了一所偏遠的農村學校;放棄了以他的能力能夠創造的最大價值,選擇了隱居深山的默默耕耘!居然發出了一種追求寧靜的自嘲??????

但是,他內心深處所要尋求的那一種寧靜在現實生活中無異於是緣木求魚。深山之中,雖然民風淳樸,但還是有世俗勢力的存在!改革的衝擊拉大了農村的貧富差距,一個個孩子不同的家庭背景在他內心深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不得不麵對一個又一個家境貧寒的孩子麵臨輟學的問題。他不得不向盡一切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當年的陶潛可以以一種憤世嫉俗的心態隱居深山,可以對民間疾苦不聞不問。但是他呢,出身貧寒的他不忍心看見一個個,哪怕是一個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而喪失了走出深山的機會!所以,追求個人的寧靜,他無法做到!“四色湖光收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就在這間寢室的這張書桌上,還有一張他用毛筆小楷寫成的對聯壓在了書桌上的玻板下麵,也許他向往陶淵明的逍遙,更敬佩範希文的擔當!當麵臨自己所追求的寧靜無法實現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範希文的擔當。

一年多的時光,六百多個日日夜夜,一個老師闖進了她的生活,一個老師改變了她們一家人的命運。一年多時間裏和他相處的點點滴滴已經會成了她生活的海洋。也許,在他的經曆中,自己隻是一個匆匆過客。畢竟他窮其一生的教書生涯,不知會麵對多少個學生。但是在自己的心目中,他的形象,他的地位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不可超越的!

她將那頁稿簽紙輕輕的貼在自己胸前,突然感覺到了剛剛進入青春期的自己胸口劇烈起伏,猶如一頭小鹿在自己的胸中活蹦亂跳。他的身影立刻閃現在自己的腦海當中,講課時生動活潑的語言,思考問題時緊鎖眉頭的神態,黑板上奮筆疾書時的瀟灑動作???????向放電影一樣在自己腦海中閃過。

難道這就是自己從來都沒有感受到過的父愛嗎?答案很快被她自己給否定了,他年紀輕輕,尚未成為人父,肯定還不知道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愛自己的子女。更何況自己親眼所見的邱平貴對邱琳琳的愛就不是這個樣子。自己所期望的父愛也並非如此!因為當自己和他四目相對的時候,心裏就有一種激動,一種不安!甚至不敢抬頭看著他??????當沒有遇見他的時候,卻又有一種期盼、一種渴望,一種莫名的煩躁,急切希望他出現在自己的視野之中,哪怕是看看他的背影也好???????

“難道自己??????”處於青春期的柳夢萍忽然從心底泛起了一股青澀的羞澀。

“不可能!不可能!也絕對不可能!”她在心中默默地叨念著,“李老師是肯定不會愛上我的,他和他的夢兒妹妹青梅竹馬、感情深厚、相敬如賓!他不也不會是見異思遷的人!我怎麼會產生這種可恥的想法!我不能這樣做!”

她在自己的臉龐上狠狠的扇了兩耳光,恨恨地罵了一句:“柳夢萍,你無恥!你才多大啊?竟會產生這種想法!”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即將離別之際,她的心就如同一塊平靜的湖麵被扔下了一塊巨石,掀起了陣陣漣漪,讓她久久不能平靜。

“同學們,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三年如歌的初中歲月彈指而過,很榮幸,在我人生中第一次走上講台之時就遇見了你們這群活潑可愛、乖巧懂事、勤奮好學的學生!你們是我的開門弟子,肯定是我在教育生涯中印象最為深刻的學生!”在柳夢萍他們班的畢業典禮上,作為班媽媽的李振邦也是非常激動,“遺憾的是,我和大家隻相處了兩年,當我剛剛到學校的時候,就從別人手裏接過了你們班。當初,曾有人對我的決定表示懷疑,但我堅信,隻要我用心去愛你們,我努力去引導你們,終有一天,你們這群雛鷹變會展翅翱翔在藍天之上!果不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片海,每一位同學都做出了努力,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走出連綿不絕的大山,去尋找自己心目中那片海洋,你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