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分羊難題,你們住手(1 / 3)

黃昏下的皇宮燈火初上。

東宮大殿,通明透亮,當代帝王李世民正與一眾大臣商議要事,半日未曾散去。

今時已是李世民登基的第三年,奈何皇位得來不正,自登基之後不好催促李淵讓出本該帝王居住的太極宮,隻好一直居於東宮,政事亦是在此處理。

不過還好,下個月太上皇李淵便會搬離太極宮,去大安宮生活。而他,也可以順理成章的遷至太極宮。

這本是讓人開心的事情,但此刻李世民的心情並不美麗。

前幾日,吐蕃使臣來訪,說是參拜上國,實則耀武揚威。

武德九年渭水盟約還未雪恥,厲兵秣馬兩年多的大唐鋒芒不露,周邊小國因此對大唐畏懼欠缺,表麵尊敬,實則各懷心思。

吐蕃使臣此次前來不知是何目的,但帶來的那道難題,卻是難住了滿朝文武。

美其名曰:大唐人傑地靈,希望可以幫助吐蕃解決這道困擾他們許久的難題。

實則就是想要看大唐笑話,摸下老虎屁股,向另外小國彰顯自己的強大。

吐蕃境內有一牧民,有三個兒子,養了十九隻羊。臨終前,牧民立下遺囑,規定三個兒子分配十九隻羊的份額。大兒子分五成,二兒子分兩成半,三兒子分兩成,不能把羊殺死分開。

可就是這個遺囑,難住了三個兒子,使三人鬧得不可開交。

因為他們發現,這十九隻羊無論如何分配,都達不到遺囑的要求。

這可如何是好?

難道就讓吐蕃看笑話,讓世人以為大唐無人?

李世民呷著煮茶,眉頭緊鎖。

其實,除了這道分羊難題,吐蕃還有一個請求。

此次朝貢,吐蕃帶來許多貢品。作為名義上的上國,大唐自然要給出賞賜。

但吐蕃請求免了那些金銀珠寶,隻需給些粟米,讓吐蕃可憐的百姓填飽肚子就好。

要求也簡單,吐蕃使臣拿出一麵圍棋盤,在第一個格子放了一粒粟米,第二個格子放了兩粒粟米,第三個格子放了四粒粟米,第四個格子放了八粒粟米。以此類推,每一個格子的粟米數量都是上一個格子的雙倍,直到放完所有格子。

吐蕃真窮,要粟米都是按粒要的...這個要求李世民沒有放在心上,堂堂大唐,豈會在意一點粟米?

滿朝文武與他想法一致。

因此,解決分羊難題,是這幾日朝中的頭等大事。

此刻,大殿內無人說話,各自呷著煮茶。

商討半日,現在是短暫的休息時間。

而眾人沉重的麵容,則代表著他們並未真的休息,腦中仍舊在想著破題之法。

唐朝無跪拜之禮,即便朝會,每位官員也有獨屬自己的位置。官職高者,麵前還會擺放一麵矮腳小案,上置酒水點心,頗為自在。

至於官職低者?有個位置坐就不錯了,誰敢挑三揀四。

殿內,文武官員各坐一側,涇渭分明。

武將那側,坐於第六順位的程咬金無聊至極,右手在襠中把玩鳥雀。

關於分羊難題,他也想了,但想了幾個呼吸之後,他發覺這不是自己能解決的難題,索性不再去想,就在這裏與一眾同僚靠時間。

那小子應該到了吧,不知道三個兔崽子能不能怠慢人家,程家就這一個才子親戚,可得珍惜....他心中想著,玩鳥的右手拿出放在鼻下嗅了嗅。

有味了,回去得洗洗,省得婆娘不讓上床...這是個痛苦的決定,但為了晚間的快樂,他不得不如此。

伸出右手食指,插到案上茶碗中攪動兩下。一是試下水溫,二是讓茶味更加均勻。

“咕咚...”端起茶碗,一飲而盡,旋即粗大的眉毛皺了皺。

這味道怎麼與往日不同?

他看向其他官員,並未發現異常...難道隻有俺的煮茶味道獨特?

一時間,程咬金心中大為疑惑。

“眾卿。”

這時,李世民威嚴的聲音響起,一眾官員看去。

李世民是位馬上帝王,因為體型健碩,麵相方正,有不怒自威之勢。

他環視一眾文武官員,問道:“可是歇息好了?”

無人回應,自是默認。

李世民也沒等眾人回應,便揮手道:“撤下去吧。”

十幾個宮女魚貫而入,將眾人案上的茶碗撤下。

文官首位,小白胖子長孫無忌放在案上的左手食指微動,心中則是歎息:陛下這是在防著我啊,唉...

待宮女離去,李世民眸光微垂,沉聲道:“一道題,難住文武百官,此事若是傳了出去,大唐將顏麵盡失。”

一眾官員赧然,露出羞愧之色。

十九隻羊而已,為何就不會分呢?

見眾人反應,李世民悵然一歎,說道:“明日朝會,朕便會如約傳召吐蕃使臣,今日若是不想出答案...”

他沒有繼續說,但後果眾人自是知曉。

“陛下,不如將傳召時間再推遲幾日。”有位官員提議道。

“不可。”長孫無忌搖頭否定,說道:“若總失信於人,大唐威嚴何在。”

“那可如何是好...”

歎息聲,在殿中此起彼伏。

文官第三位,留著一縷山羊須,麵容清瘦的房玄齡起身道:“陛下,袁天罡想必已經找到李淳風,李淳風術數獨到,應是會有解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