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1 / 2)

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息……競爭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它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采礦業、機械製造業等工業企業的發展,標誌著人類社會真正的步入了大工業時代;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人類對於資源開發的索求無度,工業的過度膨脹,大量的礦產,資源被開發出來;但工業成熟度的不足,使得資源的再利用率低下,導致了大量物資、能源的浪費;人類可資開采、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少;而工業廢氣、廢料、廢渣的處理不當或置之不理,更造成了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土地的沙化、森林的流失、水資源的汙染、空氣的破壞、全球氣溫的升高……人類卻沉浸在工業進步帶來的巨大利益之中。

2046年,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2053年,聯合國公告,全球18種金屬礦產在未來的50年內將開采待盡;2055年,世界氣象研究所報告顯示,全球氣候同比2045年平均上升5度……越來越多的關於物資、能源緊缺以及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報告,預示著人類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人類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到了滅亡的邊緣。

生存的危機感,使得一些強權國家,開始放棄偽裝的麵孔,展開了對全球資源的掠奪;雖然侵略戰爭在人類曆史上從未停止過,但2063年爆發的因能源爭奪引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卻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被波及,數億人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當核戰爭被提上戰鬥的日程表時,人類開始恐慌;以中國、美國,印度、德國,俄國為首的五大核能擁有國,在麵對可能毀滅地球的戰爭麵前,終於走到了和談的桌麵;

2066年,由五大國牽手,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出席了聯合國全球停戰協議協商會;3年多的戰爭,使得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都顯得破爛不堪;城市被破壞、工廠被炸毀……人們留離失所,衣不裹體;國家當權的領導者們開始為自己的衝動行為深深懺悔;麵對更加嚴峻的生存現狀,所有人都感到回天乏術。

戰爭告訴人們:資源的不足,不是靠侵略可以彌補的,地球資源終有耗盡的一天,掠奪不過使自己或能多苟活幾天而已;人類隻有立足於科技的進步,走出地球,去尋找新的能源物資,才有可能逃出被毀滅的命運;然而地球上國家繁多,資源分散,科技獨攬,如果不能集中地球上所有的資源,在未來幾十年內,人類想要邁向太空的目標,顯得是那麼的遙不可及;血與火的洗滌,留下的是更加沉重的生存包裹。

為了更好的管理整個地球社會,充分地利用地球的有限資源,為人類的生存空間創造出一個新的局麵,各國首腦決定在聯合國的基礎上組建一個更為緊密的聯合政府,在法律上,該政府成員包括了所有獨立國家,在事實上,強大的國家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術和資源,弱小的國家更需要加入這個組織以尋求幫助。於是經過反複協商,

2066年8月8日

,一個統一的地球人民同盟——地球聯邦政府宣告成立了!

然而,這個因生存危機倉促成立的異常龐大的政府機構,辦事的效率卻變得更加低下,政策既缺乏針對性也不夠公平,資源與技術也因為分配的不合理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一切的低效率和不公正漸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不滿。

2070

年,一位開明的政治領袖——蘭澤權——登上了地球聯邦政府的權力巔峰。他以過人的才智、寬大的氣量、靈活的手腕,集結了一批開明政治家以及大部分財團、科研團體,毅然開始了政府結構的改革。隨著政府機構的精簡,社會的整體效率日漸提高,人們不禁開始感歎,這難道就是生存危機帶來的壓力促成的進步麼?人們由最初的畏懼、懷疑、觀望變成了歡迎、肯定、支持。改革的速度漸漸加快;地球聯邦的民眾,不論高官、平民,學者,科研者……各行各業的人都全力以赴,一個嶄新的,充滿活力的社會出現在世人的麵前,後世的史學家將這段時期稱為“暗夜裏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