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2.正確的親子關係(1 / 1)

前文中幾個同學知道父母的關懷,感受到被愛,也懷感激的心,我感到很開心,總算沒有揀錯他們作為導員。難道讀書名列前茅便令人敬佩嗎?對不起,我不認為這樣,品學兼優、孝順父母、尊重師長才值得我們學習。

我希望每個青少年人也有這些同學的心,記父母的關懷。有人會說:父母生我出來,當然要養我、關心我;但反過來,他們卻沒有想過要尊重父母、孝順父母,每樣事都認為理所當然,飯來張口,還怪飯涼了,又批評父母沒有幫他抹淨波鞋!孩子沒有孝義觀念,部分原因是我們忽略了向他們從小灌輸父母、子女的正確關係。

父母如朋友?

有人說要當子女如朋友般相處,要輕聲細語,大聲罵他會傷害他們弱小心靈。我同意溝通時以接近朋友的方式是有其好處,但隻限於溝通。另一方麵,做父母的應清楚告訴孩子,我們是親子關係,彼此的關係是父/子、母/子、父/女、母/女,而不是朋友,朋友反麵時可以拂袖而去,甚至永遠不見,但父子關係怎能說中斷便中斷!所謂切肉不離皮,彼此有血緣。

當孩子清楚知道這關係時,他們便不會隨意說出一些傷害性大的話,如我唔做你個仔/女……因為他知道這關係是不能改變,父母願意為他們犧牲,作為子女也應盡起碼的孝義。

所以如有機會讓孩子接觸一些古書如《三字經》、《弟子規》,讓他們學習中國數千年的國粹,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相信比多學一些英文生字更有意義,對他們的人生觀有正麵的幫助!

我在兒子六、七歲時,請了一位中文造詣甚深的老師教他,至現在已讀遍了以上的課本。在讀中文、中國曆史的同時,老師也滲進了一些曆史人物介紹,圖文並茂,讓孩子學習起來更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