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地震仍然屬於人類不可預測的難題。人類還沒有達到準確預測地震的技術水平。地震的發生,顯得非常偶然。於是,地震令很多人感到恐懼和不安。告訴孩子,雖然我們沒法阻止災難的來臨,也無法告知他地震何時會來,但父母一定要讓他懂得,如何在地震中學會求生、自救。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在此次地震中約有2220人遇難,70人失蹤。災難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人們不懂得自救逃生知識,尤其是身單力薄的孩子,在地震中驚慌失措,以致於喪失了求生的最寶貴的時機。
安全教育大課堂
孩子在家裏,地震來了
很多住在樓房裏的孩子,經常叫著說:“如果地震來了,我就馬上往下跑。”實際上,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往往隻有12秒左右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人是不可能安全跑出樓的。父母要告訴孩子,住在樓房裏應該采取就近躲避的原則。躲到結實的床、桌子底下,或者躲到跨度較小的房間裏。比如:衛生間、廚房,遠離門窗的牆角等。
而住在平房裏的孩子,如果離門很近,則需要立即衝到門外,到開闊平坦的平地上抱頭蹲下,等待地震過去。
孩子在教室裏,地震來了
孩子們在學校裏上課,老師感覺到地在晃動,房子在搖擺。於是老師馬上說:“同學們,地震了!大家馬上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底下。靠牆根的同學,馬上緊靠無窗戶的牆根蹲下。”這是針對教室不在一樓的孩子們。如果孩子的教室正好在一樓,並且離大門很近,老師應該說:“地震來了,立即跑出教室。”
為了躲避餘震,地震過後孩子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疏散到操場上。有些孩子亂跑亂叫是不對的。因為那樣做,不但不利於學校疏散工作的展開,而且還有可能會受到餘震的傷害。
孩子在戶外,地震來了
如果孩子正在大街上行走,突然感覺站立不穩,這就說明地震來了。父母要告訴孩子的是,不能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胡同、橋梁下等危險的地方停留。在這些地方停留,被砸傷、掩埋的可能性非常大。孩子更不能去抓、扶、靠身邊的門柱、牆壁和電線杆。這些原本看起來非常牢固的物品,到了地震時都是非常危險的。讓孩子明白,最危險的地方還有玻璃窗下,因為地震時玻璃會碎裂,掉下來會把人紮傷。
孩子在車上,地震來了
告訴孩子,當他們在公共汽車上時,就算地震來了也不要驚慌害怕。孩子要在座位上坐好,雙手撐直緊握住前排椅背上的扶手。提醒孩子,如果他在一個靠窗的位置,一定要用衣服、書包等保護好頭部,以免玻璃震碎後被劃傷。同時為了降低重心,讓孩子一定要低著頭。當汽車停穩後,告訴孩子不要盲目地擁擠下車,以防被擠傷、擠倒或踩傷。
地震逃生的五大原則
不跳樓的原則:有些人住在高層大樓裏,一聽說地震來了,嚇得不知所措後,想從窗戶裏跳下去逃生。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因為,跳樓不但使自己不能得救,反而會被摔得粉身碎骨。
不坐電梯走樓梯的原則:地震時乘電梯下樓是件非常危險的事件,因為一旦停電,電梯就無法正常工作。人被困在電梯裏以後,無法與外界取得聯係,情況就會更加糟糕。最好的辦法是走樓梯。
保護頭部的原則:地震發生時,孩子們應該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品保護住自己的頭部、臉部,以防受傷危害到生命。
就近躲避的原則:地震來時,要選擇就近躲避,千萬不要貿然下樓,也不要貿然向外跑。在樓房裏,選擇在較小的房間或者結實的桌椅下躲避,同樣可以逢凶化吉。
常備應急包:應急包裏裝一包方便麵、一包餅幹、一瓶礦泉水、一個手電筒、一把小刀、一點外傷藥、一隻銅口哨、一台收音機和一些貴重物品。應急包雖然小,但裏麵的東西都是用來救命的。平時把應急包準備好,到地震來時背上就跑。
有很大一部分父母,總是不願意跟孩子提起“地震”這兩個字。因為,每當我們提起這兩個字時,孩子就會嚇得露出驚恐的眼神。你要告訴孩子,地震沒有什麼可怕的,隻要學會了安全避震就可以化險為夷。
安全教育一點通
被埋後,孩子需要輕輕地挪開身邊的雜物,擴大活動空間。同時想辦法用磚石、木棍把殘垣斷壁支撐起來,以防餘震時內部結構倒塌把自己砸傷。
告訴孩子,在危急時刻要保存體力,不能亂喊亂叫。聽到外麵有聲音時,再大聲喊救命。如果孩子身邊有水管、暖氣管時,可以用硬物敲擊它們。這些聲音,比呼喊聲要大得多,而且更容易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