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司,要想全麵了解一個人,不能隻看到他在上班期間的表現,還要知道他在上班之外的“為人”。環境影響著一個人,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也真實地傳遞著他的信息。
環境影響不可小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具有重要的影響。一個人如果生活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中,他就會受到周圍積極向上的人人感染,會被積極的事物所鼓勵,變得努力勤奮起來,並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最好。
積極的環境影響人們以成功者為楷模,努力縮小和成功者之間的差距,在這種追逐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出來的人,多數都表現得朝氣蓬勃、陽光自信,團結友愛、不屈不撓。而消極甚至糟糕的環境總會拖住一個人前進的腳步。
19世紀,美國康涅狄格州有一位集神學家、哲學家和道德學家於一身的學者,他的名字叫嘉納塞愛德華。目前,他的子孫已傳了8代。在他的後代中出現了許多傑出,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我們可以看看一下這個清單:他的子女中有13人當了大學校長,100多人任大學教授,14人創建了大學或專科學校,80多人成了文學家,還有一人做了副總統,一人做了大使,20多人任上下兩院的議員,18人成了報社、雜誌社的負責人或者主編。
但是,同樣是在200多年前,美國紐約有一個叫做馬克斯朱克的酒鬼、賭徒,他的子孫也有8代,其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殺人被判處死刑,63人因偷盜、詐騙等被判刑,因喝酒夭亡或成為殘廢者也很多。
生活在散漫懶惰的群體裏的人,會受到他人的感染,變得慵懶起來。習慣於這種生活的人,會忘記自己的雄心壯誌,甘於和其他人一樣平庸無聊。因為,一旦他不能改變這個群體,結局隻能是被這個群體給同化。
每個人都有惰性,當周圍的人都不思進取沉迷於安樂,對工作得過且過,沒有計劃性,沒有長遠打算時,人們也會在惰性和環境的影響讓自己失去執行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鬆散無序。在這種環境感染下,再勤快的人也會變成一個庸碌無為的人。所以,在這樣的環境裏出來的人,多數都表現為鉤心鬥角、極端利己、小肚雞腸、庸俗懶惰。
既然環境可以影響人,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不同的環境來了解一個人。作為上司,要想更好地認識一個人,8小時之外,他去了哪了,做了什麼也很有必要去了解。有時,我們就可以從環境中找到他的馬腳。
糟糕環境的負麵影響
一個人無論外表看上去多麼光鮮,隻要腳上有一隻破襪子,總會影響他的形象。同樣,如果一個人看起來很不錯,但他居住的環境,生活的環境一團糟時,別人也不會對他有高的評價。
馬文已經30歲了,是一所學校的數學老師。別看他教的是數學,他對文學卻有著超乎尋常的愛好,在本地的文學圈子裏也算是小有名氣。
市文聯主席聽說了這個業餘作者的名字,覺得是個人才,想把他調入文聯從事專業創作,於是到馬文所在的學校去看望他。兩個人談得很是投緣,於是主席說,想去馬文的宿舍看看。馬文也不好拒絕。
文聯主席一看到馬文的宿舍就皺起了眉頭:宿舍裏又髒又亂,幾乎沒有可以放腳的地方,氣味也很差,主席隻好轉身出來了。
後來,馬文的調動也擱淺了。有人向文聯主席提出:馬文宿舍的邋遢不能掩蓋他創作上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