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種 出死期(1 / 2)

世人每多惜財,不肯施濟積德。殊不知,大限到來,財可能帶去否?安得神人預示死期指點而延促壽耶?早速省悟,勿再昏迷。

或有說我這出死期之事,乃是造語以勸世的。若有此意者,真大沒見識之人也。試看從古至今,夭促因積德而至長壽者極多,又有該長壽因損德而致夭亡者亦複不少,載不勝載。即如裴度麵上,螣蛇鎖口,不獨夭壽,且主餓死。隻因還帶一事,短命改為長命,複又貴登宰相,死期豈不可出乎?袁了凡因積德而延壽命,死期豈不可出乎?大數雖已注定,轉移權柄在人。凡心中若起善念,當愈進於善;若起不善之念,即時消除。世上出劫長壽之法,無過於此。況錢廣生係現在實事,又何疑乎?

順治末年,小東門有個錢廣生,開茶葉鋪。每年從霍山等處置茶葉,販與各鋪零賣。為人性極刻薄,積得現銀五、六千兩。他生得相貌胖厚魁梧,皆以大富翁稱之。

其時有個相士,名喚“餘鬼眼”,生得兩目碧綠。自淮上來,寓在府東旌忠寺內。風鑒決斷如神,遠近趨教者極多。廣生自己倚著相貌甚好,亦備貲往看。到了寺寓,隻見先有一人在內談相,乃是平昔識認的趙朋友,見禮坐下。隻得相士向趙友愁眉說道:“尊相生得頭皮寬厚,山根高直,原是福壽之相。但嫌黑氣侵入天庭,不知目今做了何等壞事?隻在一月內,壽數難逃,且主凶死。”其人大惱而去。

隨挨這廣生即向前請教。相士將相貌細細觀看,道:“尊相身體敦厚,準頭豐大,一生積財富餘。隻是人中短縮,兩眼露神,更加麵皮虛薄。訣雲:‘麵皮虛薄,雖人中長而壽亦虧。’又雲:‘麵皮急如鼓,壽隻三十五。’請問多大年紀?”廣生答道:“今年正是三十五歲。”相士又道:“莫怪我直說,壽算隻在百日內歸天,身後之事,須要早為料理。”

廣生送了相金,回家著實煩惱。自想:“先相的趙朋友,說他隻在一月內必死,我尚遠有百日,且細細詢問趙朋友應與不應。”

原來,這趙某係江都縣書吏。其年旱荒,奉上發賑米賑濟,是他經管,自己就虛捏多戶,侵蝕賑米五十餘石肥己,本官察出處死,果在一月之內。廣生見趙某已經神驗,更加憂慮。

一日,坐在茶葉店後半間屋內納悶。忽見已故某仆來說道:“奴因生平忠直,城隍尊神收奴充差役,專勾拘人犯赴冥。今見票上人犯四名,內有主人名字,特來報知。我先往丹陽等處拘人,挨拘到一同前往,可速些料理家務。我三日後必到,一到刻不能緩。”說完,不見了。

廣生聽得明切,且在白晝,非同夢寐可比。自想:“夫妻恩愛,難割難舍;兒女幼小,不曾成立。許多未了事件,不知料理那一件。”心緒如麻,隻是嚎陶痛哭,聲驚鄰舍。旁有老翁來問知因,說道:“生死大事,無法可作,痛哭苦惱,俱有何益?聞得天寧寺巨渤大和尚,是個得道高僧,你急速去求他指點,或有可生之路,亦不可知。”

廣生依言,即往天寧寺方丈,尋見渤師,說相士、故仆原委,痛哭跪求。渤師道:“人之死生定數,何能脫逃?”廣生更又哭求不已,渤師道:“要依僧人兩件,或可回天保護。”廣生道:“若能不死,無不遵從。”渤師道:“第一先要焚香,對佛發誓,將平日刻毒盡改為仁慈。格語雲:

仁是長生法,寬為大寶箴。

不惟憐救人之危難,即禽獸蟲蟻,俱不可損傷。格語雲:

天本好生,當行放生;

人欲長生,須戒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