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信息可以幫助你作出正確決策,但不能保證你作出正確決策。要實現這一點,你必須有合適的策略。
別無選擇與選擇的煩惱
有這樣一個笑話:
夏娃對亞當說:“親愛的,你是全心全意愛我的嗎?”
亞當歎了口氣:“當然了。除了你,我還能有什麼選擇呢?”
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霍布斯的選擇”,據說這個名詞來自中世紀英國一位叫霍布斯的馬場老板。無論誰來買馬,他都答應,但是每次他隻賣最靠近門口的那匹馬,不允許挑三揀四。於是“霍布斯的選擇”其實就是“沒有選擇”的好聽一點的說法。
在商業競爭不發達的社會,“霍布斯的選擇”很多見,比如多年前中國人單調的服裝樣式,或幾年前昂貴的電話初裝費。這種煩惱叫每個人頭疼,又沒什麼辦法,這畢竟不是我們個人所能改變的。
隨著競爭的發展,這種煩惱較過去大大減少了。可是另外的煩惱又找上來:太多的選擇叫人眼花繚亂。當然,這總比沒有選擇要好多了,可是要從諸多選擇中找到最優結果也並非易事。
如果選擇隻是限於買什麼樣的衣服,或選擇吃牛肉麵還是麥當勞之類的小問題倒也無關緊要,可是小至人生道路的選擇,企業經營戰略的設定,大至國家的大政方針,都有一個最佳策略的問題。這也正是為什麼人們對此如此關注的原因。如果別無選擇,你也隻能這樣走下去,正如亞當隻能愛夏娃一樣。這個結果也許並不理想,但至少你知道自己沒做錯什麼。一旦你有了選擇的權利,責任也就隨之而來:如果結果不好,隻能說你做得不對。
每個人都希望有選擇,而且希望作出正確選擇——即使不是最好的,至少也是比較好的,那麼有沒有一些方法幫助我們呢?
眾裏尋他千百度
現在來看“約會遊戲”:假定你是個女性,決定要結婚,你身邊社交圈裏有100個合適的單身男子都有意追求你,你的任務就是,從他們當中挑選最好的一位作為結婚對象。但要從這100個裏麵選出最好的一個並非易事,你該怎麼做才能爭取到這個結果?
首先你想到的是和這100個人都接觸一遍,了解每個人的情況,將各項素質分別打分,說不定還要列出圖表,經過對比篩選,找出那個最優秀的人。
可惜在這個遊戲中,條件是嚴格限定的:每個人你隻能約會一次,而且隻能當場決定選擇還是放棄,不能把他們“冷凍”起來作為後備,一旦你選擇了其中一個,你就沒有機會再約會別人了。這些條件似乎有點苛刻,其實在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機會是不等人的,等你左挑右選,把一切都規劃好了,人家可能早就成了別人的如意郎君。所以說,這樣限製是有道理的。
要從一籃蘋果當中挑出一顆最好的,一個個比較是最佳法則,因為每一個都可能是最好的,也可能是最差的。所以你得開始約會——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可以用來檢驗這些人嗎?但是約會和選蘋果是不一樣的,挑選蘋果可以把兩顆拿起來比一比,可是正如我們已經說明的,在這個遊戲當中一次隻能跟一個候選人約會,每次約會後就必須立刻決定這個人有沒有可能是最好的一個,雖然有很多人你還沒約會過。一旦某位幸運的男士中選,你就不再約會(當然這隻是遊戲,現實生活中並不一定如此)。
還有一個遊戲規則必須遵守,約會之後一旦你決定淘汰這個人,他就永遠出局了。你可以假設他娶了別人、或者心灰意冷出家當了和尚、甚至跳下斷崖一死了之。重點就是你不能和每個候選者約會後,再把他們貼上排名的標簽,收藏在倉庫的架子上,最後才從裏麵挑最好的一個,也就是你不可以把所有的候選人當貨物一般存起來。統計學家稱這種一邊搜集資料一邊做決定的決策過程為運次決策。
這類情況在臨床實驗上屢見不鮮,例如給這群病患極有潛力的新藥,給另外一群病患無傷害性也無治療效果的安慰劑。實驗人員必須隨時在發現藥物有效時立即提供給對照組;當藥物出現傷害時,立刻讓實驗組停止服藥。一有結果實驗就必須立刻停止。同樣地,除非約會的快樂對你而言高過對婚姻的憧憬(那可就另當別論了),否則你也必須停止不斷的約會。
問題其實很簡單,你希望選到最佳伴侶,但是又該如何在既定的規則下,將找到理想對象的幾率極大化呢?如果太早結束約會生涯,就等於放棄了在那群還沒約會的對象中,找到一個比現在更好伴侶的機會,倉促的婚姻將使你終生悔恨。匆匆結婚後的漫長悔恨,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你等得太久,最好的那個又可能已經從指間溜走,要補救也來不及了,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經常發生的。這兩種悲劇都是歌曲、詩詞和小說常見的主題。
別選第一個碰到的人
那麼到底什麼是贏的策略呢?贏的策略就是能夠給你最大成功機會的策略。縱使無法100%肯定,但是你知道自己要的就是最大的成功機會。那麼這個遊戲就變得很簡單了,因為你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一切透明化,隻要靠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命運攸關的決定,也就是把選擇的過程最適化即可。
說了這麼多,到底最好的選擇方式存不存在呢?
當然是存在。雖然這種方式不能給你最肯定的答案,但是絕對可以增加達成目標的機會,這和買彩票不一樣,無論你花費多少心思買彩票,結果都取決於運氣。而在這個遊戲中,隻要你策略對頭,就能取得不錯的成果。現在就來場沙盤推演吧。
顯然,你不應該選擇第一個遇到的人,因為他在100個當中名列第一的機會隻有1%。這個幾率可以說是非常的渺茫,直接把籌碼放在第一個人身上,也是最糟的賭注。同樣地,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甚至後麵的人,情況都一樣,每個人都隻有1%的機會可以成為100個人當中的第一名。如果你真心想要找到最好的,就不應該隨機選擇。
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假如你約會的頭一個碰巧是最好的那個呢?你把他淘汰掉了,以後約會的對象“一蟹不如一蟹”,豈不是遺恨終生嗎?在我們身邊,確實有些夫妻是初戀情人,而且似乎過得也不錯。但是這裏我們談的是策略,而不是命運或緣分,隻要你不是十分迷信,就一定會承認,與其把自己的未來交給或然率,還不如自己掌握更好些。
剛剛說過,你不應該選擇第一個出現的對象,因為第一次約會就碰到最佳伴侶的機會微乎其微,隻有1%。即使這個人真的很優秀,你也要忍痛割愛,因為你不知道在這100人裏,他到底排在什麼位置。
再次聲明:這隻是個遊戲,如果你在現實生活裏找對象不必如此。因為在遊戲中,這位女性對這100人原來一無所知,而在生活中,即使沒談過戀愛,你對異性也有很多了解,例如你的父兄、親屬、朋友、同學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你已經知道什麼樣的男人可以交往,什麼樣的不能。也就是說,你心中早已有了一個標準,這和遊戲中假設的不同。所以如果你在現實裏遇到一個好男人,你應該把他留下,而且你們隻要還沒結婚,“騎馬找馬”也不能算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