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健康從“心”開始(1 / 1)

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然而對於這一點人們往往隻有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才會感受得最為真切,最為深刻。有人說事業最重要,也有人說金錢更寶貴,於是便開始盲目地追求事業、金錢、成就和榮譽,以為這樣就可以獲得所謂的快樂和幸福。然而一旦失去了健康,所有的這些必將變成“零”。

良好的健康狀況和愉快的情緒,是幸福的真正根源。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人類的幸福隻有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安寧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

關注健康,關愛自我。現代社會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體製的完善,人們對於健康也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認識到:人生需要的不僅僅是成功、榮譽和財富,對人類來說,最需要,最重要的歸根結底還是健康。

不可否認,現代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時尚和享受,也賦予了人們許多機遇和成就,但同時也讓他們承受著許多不堪忍受的壓力和煩惱。於是,心理的疲憊和損傷,給人們的身體造成了諸多的不利影響,致使各種各樣的疾病趁虛而入,使得健康受到了很大威脅和損害。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有些人吃穿住用行方方麵麵都很講究,經常出入健身房,參加各種訓練班,甚至不惜重金購買各種各樣的保健品……為什麼仍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呢?

其實,疾病的產生與生理因素以及個人的生活習慣、日常保健等很多因素有關,但是真正導致疾病的因素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心理方麵的,而這一點則常常別人們所忽略。有關研究表明,有50%~80%的生理疾病都與心理因素有關。我們經常會說“病從口入”,其實很多時候卻是“病由心生”。由此可見,心理因素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大。

心理與生理因素共同影響著人們的健康。有關心理專家指出:各種心理現象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作為人體高級中樞的大腦,會因為心理情緒的波動而不能正常發揮其功能,進而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甚至引發生理疾病。

而在引起人體生理疾病的心理因素中,情緒、性格、心態起著主要的作用。

良好的情緒就如同是寒冬裏的絲絲暖意,溫暖著我們身心的每一個角落;它不僅使我們身心愉悅,還能夠提高我們的身體免疫力。而不良情緒則會使我們失去心理上的平衡,人在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的狀態容易誘發產生癌症、糖尿病、皮膚病等各種生理疾病。

性格與健康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諸如過分敏感則容易導致哮喘,憂鬱可誘發心肌梗塞,極端內向的性格易引發高血壓,急躁的性格影響睡眠等。

人生的旅途中,難免會遭受各種挫折和磨難,但隻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健全的性格、良好的心態,並積極接受一些保持心理健康的訓練方法,例如,保持自信,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網等。就能夠從挫折和磨難的泥淖中掙紮出來,並增強自身的“心理免疫力”,做到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