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題
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結合題後答案自測一下您對動脈硬化知識的了解程度。
(1)動脈硬化就是遺傳病。
(2)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肥胖病人,一定有動脈硬化。
(3)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了睡眠不佳、記憶減退、走路不穩等變化是正常老化,與動脈硬化沒有關係。
(4)晚睡晚起、生活作息不規律以及飲食饑飽無定數等生活方式、習慣與動脈硬化有很大聯係。
(5)有沒有患動脈硬化,在醫學上有時候並沒有明確的檢查結果。
答案:(1)×(2)√(3)×(4)√(5)√
動脈硬化,醫學上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硬化不僅是動脈血管變硬、變脆,血管的彈性降低,而且動脈血管的內壁也會受到損傷。血管的內壁受到損傷之後,血管的內壁下麵就會出現大量脂肪和膽固醇,正常的細胞隨之變成了“泡沫”,動脈血管的病變處就像“稀粥”一樣,因此把動脈硬化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硬化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對人體健康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您知道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人人都有輕重不等的動脈硬化。同時,還應該看到,動脈硬化不僅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年輕人也常常得動脈硬化,甚至兒童也會得動脈硬化,由此可見動脈硬化危害之大。但是,由於動脈硬化是一個“靜悄悄”的疾病,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甚至有人根本不把動脈硬化當作一回事,結果很可能釀成大禍。
一、心髒和血管是人體的泵站和管網
(一)心髒是人體的“血泵”
大家都知道,人體血脈的中心是心髒。正常人的心髒大約有一個拳頭大小,是由肌肉組成的器官,中間是空的。心髒是人體的“血泵”,通過心髒的收縮和舒張,把血液送入動脈血管,動脈血管裏含有豐富的氧氣和各種各樣的營養素,通過血液循環把氧氣和營養素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然後,血液又把組織細胞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經靜脈帶回心髒,二氧化碳經肺呼出體外,一些廢物則通過腎髒排出。
心髒的結構十分複雜。心髒有四個心腔,它們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分別與上下腔靜脈、肺動脈、左右肺靜脈及主動脈相連。在心髒的表麵還有營養自己心髒的血管,叫做冠狀動脈。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有一個瓣膜,叫三尖瓣;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也有一個瓣膜,叫二尖瓣。它們是單向瓣,隻允許血液從心房向心室流動。
心室向動脈流動,並防止血液從動脈向心室流動。心髒之所以能夠圓滿完成這一任務,就是因為各腔的流入道和流出道能夠有規律地啟閉開合的緣故。
(二)網絡密布的血管
1.血管就像“自來水管道”
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人體除角膜、毛發、指(趾)甲、牙質及上皮等處外,血管遍布全身。按血管的構造功能不同,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動脈起自心髒,不斷分支,口徑漸細,管壁漸薄,最後分成大量的毛細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組織和細胞間,毛細血管是血液與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毛細血管再彙合,逐級形成靜脈,最後返回心髒。動脈與靜脈通過心髒連通,全身血管構成封閉式管道。人體內血管分布常具有對稱性,並與機能相適應,大的血管走向多與身體長軸平行,並與神經一起被結締組織膜包裹成血管神經束。
2.動脈血管的生理功能
要預防動脈硬化,必須首先了解動脈血管的生理功能。動脈係統的主要功能是運送足量的血液至不同的組織,並且調節血管局部和整個心血管係統的血流。
(1)傳輸功能:大動脈必須運送足量的血液從心髒至周圍組織,以滿足身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2)調節功能:調節功能是調節體內的血流,維持血管內血液的壓力,從而保證器官和組織能得到連續不斷的血液灌注。如果動脈發生了硬化,動脈血管的僵硬度增加,血液流動不暢,就有可能發生心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出血等疾病。
動脈血管由於它的重要地位,都深藏在人體的組織深部,靜脈血管則相對表淺。我們能看到的體表的藍色網狀血管是靜脈血管,而動脈血管一般是看不到的,但可以觸摸到它的搏動。
(三)營養心髒的血管
為了保證人體的生命活動正常運轉,在人的一生中,體內的所有組織器官都在不停地工作。但是,你知道在人體中哪個器官最辛苦嗎?那就是心髒。心髒就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一刻也不停頓地跳動著,平均每秒要跳一次多,即使人們睡覺的時候,心髒也不敢歇息片刻。為了維持心髒的正常跳動,必須給心肌供應充足的養料,因此,心肌內便有許多血管。
心髒的主要血管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幾乎環繞心髒一周,就像一頂皇冠,因而叫做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有左右冠狀動脈之分。
1.左冠狀動脈
左冠狀動脈為一短幹,發自左主動脈竇,經肺動脈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間,沿冠狀溝向左前方行3~5毫米後,立即分為前室間支和旋支。前室間支沿前室間溝下行,繞過心尖切跡至心的膈麵與右冠狀動脈的後室間支相吻合。
2.右冠狀動脈
右冠狀動脈起自右主動脈竇,經肺動脈根部及右心耳之間,沿右冠狀溝行走,繞過心右緣,繼續在膈麵的冠狀溝內行走,在房室交點附近發出後降支,即後室間支。右冠狀動脈沿途發出:①動脈圓錐支,分布於動脈圓錐,與左冠狀動脈的同名支吻合。②右緣支,此支較粗大,沿心下緣左行趨向心尖。③竇房結支,在起點附近由主幹分出(占60.9%,其餘39.1%起自左冠狀動脈)。④房室結支,起自右冠狀動脈,行向深麵至房室結。⑤後室間支,為右冠狀動脈的終支,與左冠狀動脈的前室間支相吻合,沿途分支至左、右心室後壁、及變化分室間隔支至室間隔後1/3。
(四)營養大腦的血管
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也是人體的司令部,它主宰著全身的生命活動。大腦的活動需要大量的營養和氧氣,因此大腦的血管十分豐富,以保證足夠的血液供應。營養大腦的血管主要是頸動脈和椎動脈,位於脖子兩側的頸動脈是供應大腦血液的主要通道,從脊椎進入腦子的椎動脈主要供應大腦後部的血液。
二、動脈硬化的性質
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變,可引起動脈的增厚、變硬、失去彈性,最終可導致管腔狹窄。老年人幾乎人人發病,年輕人發病者也日益增多,甚至兒童也會發病。動脈硬化是動脈壁變厚並失去彈性的幾種疾病的統稱。動脈硬化的主要病變是形成動脈硬化性斑塊,斑塊部位的動脈壁增厚、變硬,斑塊內部組織壞死後與沉積的脂質結合,形成粥樣物質,稱為粥樣硬化。動脈硬化可以減少或阻斷血流。本病以主動脈、冠狀動脈及腦動脈為多見,常導致管腔閉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嚴重後果。
(一)動脈血管變硬、彈性下降
1.血管內長了“蜘蛛絲”的血管是十分柔軟而又具有良好彈性的管道組織,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血管會慢慢變硬。動脈硬化形成動脈血管的“脂紋”期,脂肪和膽固醇沉澱在血管壁內,像長了“蜘蛛絲”一樣,醫學上把它叫做“脂紋”(動脈硬化的一種輕微表現),“脂紋”像縫衣服線那樣粗細。雖然“脂紋”對人的健康影響不大,但卻在人體內埋下了禍根。
2.血管狹窄,血流不暢
隨著血管內的膽固醇積少成多,動脈內膜下的脂質沉積越來越多,並伴有平滑肌細胞和纖維基質成分的增殖,逐步發展形成動脈硬化性斑塊,斑塊部位的動脈壁增厚、變硬,斑塊內部組織壞死後與沉積的脂質結合,形成粥樣物質,稱為粥樣硬化。動脈硬化可以減少動脈血管的斑塊或阻斷血流。脂質斑塊越堆越多,使血管狹窄,血流不暢。
3.血管硬得像鐵絲
動脈硬化除了發生斑塊、潰瘍、瘢痕和鈣化外,動脈硬化還可引起動脈的增厚、變硬、失去彈性,最終可導致血管管腔狹窄,動脈血管越來越硬,這種變硬的血管可以通過觸摸表淺動脈感知到。可以觸到的動脈有:足背動脈不跳動、硬如鐵絲人的足背處的足背動脈、太陽穴處的顳動脈、脈搏處的橈動脈等。正常的足背動脈柔軟又有彈性,隨著心跳而有規律的跳動。當動脈硬化時,足背動脈跳得很弱,有時完全摸不到血管跳動,足背動脈可以硬得像鐵絲一樣。
4.動脈硬化,血管閉塞
(1)動脈硬化性閉塞症:動脈硬化性閉塞症是動脈硬化引起的四肢中等動脈和大動脈的慢性閉塞性疾病。主要症狀表現為走路時間歇性跛行、休息時四肢痛、四肢動脈跳動不明顯或消失等。
(2)血栓形成:動脈硬化的斑塊在血管內越來越大,突出血於管腔之內,逐漸形成“小山包”,這種“小山包”叫做血栓。血栓可分為“白色血栓”和“紅色血栓”,“白色血栓”內主要是血小板,而“紅色血栓”內主要是紅細胞。血栓是血管內的“癌症”,長到哪裏,哪裏就遭殃。例如,血栓長到心髒的冠狀動脈內,就會得冠心病和心肌胼緣梗死;血栓長到大腦的血管內,就會得腦血栓、大腦中動脈脈絡膜前動脈梗死、腦中風;血栓長到頸內動脈哪裏,哪裏的血管就會被堵死,該血管所“灌溉”的容易形成血栓的組織就會出現缺血性壞死。
(二)血管壁內形成“一鍋粥”
從本質上看,動脈硬化並不完全是血管變硬,在很多情況下,血管內的膽固醇形成脂質斑塊後,斑塊中的膽固醇越堆越多,可以在血管壁內形成“一鍋粥”。這種脂質斑塊有的像圓形的“蒙古包”,凸出於血管的管腔內,使管腔變得狹窄,進而使血流難以通過。久而久之,患有動脈硬化的人就會得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等,後果不堪設想。
(三)斑塊破裂,形成潰瘍
動脈硬化斑塊是一種很不穩定的病變。動脈硬化的斑塊往往不斷長大,就像不斷充氣的皮球,會在某一天發生破裂,而在血管壁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潰瘍。動脈硬化的潰瘍很難愈合,往往在潰瘍的基礎上,形成各種各樣的血栓,血栓脫落後在血管內到處遊蕩,隨時有堵塞血管的危險性。有的潰瘍通過治療後可以愈合,形成瘢痕和鈣化。
(四)栓子像支“遊擊隊”
動脈硬化形成的血栓,在血管內很不安分。血栓從原處脫落後,便形成栓子,栓子像支“遊擊隊”,在血管內隨血流到處遊蕩。遇到動脈交叉部、管腔突然變窄的地方,栓子就堵在那裏,形成血管栓塞。有人報道了338例血管栓塞,其中302例發生在腹主動脈末端、髂動脈、股動脈和膕動脈等處。
三、怎樣正確認識動脈硬化——動脈硬化的診斷
(一)從年齡和症狀來診斷
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疾病,由於大部分動脈硬化病人沒有症狀,因此,動脈硬化的診斷比較困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重點觀察有關器官發生病變後出現的征象,全身表現可有腦力與體力活動的衰退、四肢乏力、沒精打采;局部要注意觀察表淺動脈的性質,觸摸表淺動脈(如足背動脈、顳表動淺脈、橈脈動增脈粗等、)彎時可發現。診斷動脈硬化的最大困難是許多動脈硬化的病人沒有任何生病的感覺,等到出現症狀時,病情已十分嚴重。
(二)無聲無息的“殺手”
1.動脈硬化是“靜悄悄的疾病”
前麵我們已經提到,動脈硬化發生之後,自己可以完全沒有任何症狀。有的人平時注意自我保健,雖然自身已經患了動脈硬化,但可以終生沒有任何動脈硬化的症狀。這裏,要特別強調指出,沒有動脈硬化的症狀,不等於沒有動脈硬化的危險性。如果不注意動脈硬化的防治,由動脈硬化引發的各種疾病就有可能突然爆發。我們身邊時常遇到這樣慘痛的病例:某某突發心肌梗死,不治身亡;某某突然心跳驟停,英年早逝;某某突發腦出血,昏迷不醒,成為植物人……這些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動脈硬化決不是什麼小病,更不是什麼可治可不治的病。
2.動脈硬化的“蛛絲馬跡”
動脈硬化一般沒有症狀,但是,通過醫學保健知識的學習,我們還是能夠找到動脈硬化的“蛛絲馬跡”。
(1)老年人都有動脈硬化:
人到60歲以後,身體的老化速度明顯加快。在老年人中,不管身體一般健康狀況如何,老年人都會發生動脈硬化,千萬不可抱有僥幸心理,必須做好經常性的動脈硬化防治工作。
(2)經常感到疲勞、氣短、四肢乏力:心電圖檢查無明顯改變,這時應該想到自己可能得了心髒冠狀動脈的動脈硬化。
(3)腦動脈硬化時:經常感到頭昏腦漲,記憶力下降。
(4)全身軟弱無力,腦力與體力減退:一般認為,全身軟弱無力可能是疲勞過度、休息不足、營養不良等,很少考慮是動脈硬化在作祟。
(5)耳鳴、耳聾、眩暈:出現不明原因的耳鳴、耳聾、眩暈等症狀時,預氧示,而可且能比患心有肌早更期為動敏脈感硬,化。因動脈硬化而缺血,耳因為內耳感受器不耐鳴、耳聾、眩暈等症狀則會在心血管係統出現症狀之前發生。
(6)耳垂皮膚皺紋:美國醫學家發現,凡死於冠心病者,耳垂皮膚幾乎都有一條皺紋。他們得到啟示,給耳垂有皺紋者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發現其中有90%患有冠心病。耳垂為身體終端部位,由結締組織構成,對缺血相當敏感。當機體動脈硬化時,耳垂會因微循環障礙而出現皺紋。
(7)外耳道長毛:英國醫學家發現,冠心病男性病人約有3/4外耳道長毛(女性無此特征),外耳道明顯長毛對預測男性動脈硬化、冠心病有90%的準確率。
(8)動脈硬化可導致腿疼抽筋:有研究發現,腿痛、抽筋有時與老年人動脈硬化相關。動脈硬化後,腿部供血減少,血循環不暢,代謝的廢物不能被血液帶走,當代謝產生的廢物在局部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而引起疼痛、抽筋。
(9)腳背的血管怎麼不跳了:動脈硬化病人可由於表淺動脈(如足背動脈、顳動脈、橈動脈等)增粗、纖曲和變硬而使血流受阻。當你按壓腳背動脈時,發現原來跳動的血管不跳了,這是動脈硬化的最直接證據。
(三)突然發病,如暴風驟雨
我們說,動脈硬化是“寂靜的殺手”,是因為它的發生和演變過程沒有任何先兆,是在無聲無息之中發展的。但是,動脈硬化也可以突然發病,像暴風驟雨一樣襲來,使人們突發心肌梗死、腦中風,甚至心跳驟停而猝死。心肌梗死、腦中風、心跳驟停等往往發生在夜間睡眠時、情緒激動時、疲勞之後,也有的發生在蹲馬桶時,這種情況多與便秘有關。據報道,我國每年猝死的人數達54萬多,應引起高度重視。
(四)哪些血管容易硬化
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但全身各處動脈的硬化程度是不一樣的,各個部位動脈硬化對健康的影響也不相同。全身有以下幾處最危險的動脈硬化區。
1.心髒動脈硬化
心髒動脈硬化是一個嚴重的疾病,但是在心髒動脈硬化早期,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去醫院找醫生看病,也檢查不出有什麼問題。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可出現胸悶、氣短、心跳(平時正常人感覺不到自己的心跳)、胸前區發梗、憋氣等,這說明心髒動脈硬化已經較為嚴重,但到醫院檢查時,可能心電圖沒有什麼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心電圖在正常範圍之內,也必須抓緊進行治療。
連接心髒的主動脈也容易發生硬化,主動脈硬化大多數無明顯症狀。但是,如果形成主動脈瘤問題就嚴重了。主動脈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主動脈也可以形成動脈夾層分離,影響全身血流的調節,加重心髒的負擔。
2.腦動脈硬化——中樞司令部缺血
在我國,腦動脈硬化是最為常見的動脈硬化。腦動脈硬化就是人體的中樞司令部缺血,它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危害很大。腦動脈硬化的早期可以無任何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頭痛、頭暈、昏厥、愛打瞌睡、丟三落四、記憶力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