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常常提及“形象思維”一詞。顧名思義,它指的是用直觀形象和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其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形象記憶是右腦的功能之一。每一個青少年朋友,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都會運用到形象思維,因此,掌握這一思維能力對於你掌握第一手資料極為重要,也有助於你對知識進行直接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助於你直觀地感受事物。
什麼是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在對形象信息傳遞的客觀形象體係進行感受、儲存的基礎上,結合主觀的認識和情感進行識別,並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創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種基本的思維形式。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顯著標誌之一是自我意識的產生和不斷提高,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也不斷增強,總是充滿探求的欲望,因此,我們可以說,青春期也是培養一個人的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時期。
在一個人的眾多思維中,最直接、客觀的莫過於形象思維。因為形象這一概念,總是和感受、體驗聯係在一起。另一個與形象思維相對應的概念——邏輯思維,指的是一般性的認識過程,其中更多的是理性的理解,而不是感受或體驗。形象思維是用直觀形象和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
因此,形象思維的最大特點就是具體形象性。它是通過對事物形象的概括而產生的。從發展水平可區分出三種形態:
第一種——水平的形象思維是學齡前兒童(3~6歲)的思維,它隻能反映同類事物之中一般的東西,不是事物所有的本質特點。
第二種——水平的形象思維是一般成人在接觸大量事物的基礎上,對表象進行加工的思維。
第三種——水平的形象思維是藝術思維,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礎上,進行高度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的形象過程。它是人類思維的一種高級和複雜的形式。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愛因斯坦曾這樣描述他的思維過程:“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以後,我要花很大的力氣把它們轉換成語言。”
因此,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都應該從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形象思維,為此,你需要做以下訓練:
1.豐富知識
青少年朋友的知識越豐富,思維也就越活躍,因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可以使孩子產生廣泛的聯想,使思維靈活而敏捷。的確,那些作曲家之所以會創作出風格各異的作品,也和他們有著豐富的音樂作品表象積累有很重要的關係。因此,在日常的學習中,你要學會多看、多學,要不斷地更新知識,特別是看一些動腦筋方麵的書籍。當然,遇到不懂的問題,你也可以向老師或家長提問,總之,你要學會利用一切手段豐富知識。
2.豐富你的情感
例如,生活中,當你聽到了一段動聽的音樂、看到一幅美麗的圖畫時,你會怎麼做?也許你會冷漠置之,但如果你想訓練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你最好先停下來,繼續欣賞,然後運用語言表達出來。
3.經常進行選擇性想象訓練
你先給自己一個想象的範圍,然後選擇合適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想象成果。例如,你在音樂上很有天賦,你可以想象一下田園的景象,接下來,你可以在你所熟悉的曲子中選擇一首作為開始音樂等。
總之,形象思維利用典型,是個別表現一般,它是引發聯想、產生想象,以致啟發靈感和直覺的重要誘因,是構思新假說、新理論和新設想必不可少的主要思維形式,不僅適用於文學、藝術等創作活動,而且也適用於科學創造、技術發明等活動。
青少年朋友在了解了什麼是形象思維以後,就應該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多加訓練自己的這一基本思維形式。
有形的事物更易被人理解
把抽象的材料形象化,把無意義材料意義化,是一種非常實用而有效的理解方法。
青少年朋友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反複研究課本上那些奇奇怪怪的數學公式,但就是不明白;晚上好不容易做完作業,還得背英語單詞,但無論你讀了多少遍,你總是無法記住它們;學校經常會召開一些師生大會,但你根本聽不懂發言的人在說什麼……其實,你之所以會產生這些困惑,是因為它們太抽象了。
的確,不僅是你們,就連成人也表示對那些抽象事物的理解的難度會大很多。因為形象的、具象的事物對人們的大腦的衝擊是直接的、明朗的,而抽象的事物則是間接的、隱晦的,因此,我們發現,那些善於學習、記憶力強、理解力強的人通常都有這樣一個心得:把那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會更易於被人理解。
晴晴是一名八年級學生,她學習成績優異,被同學們選為班長。因此,她最近有幸代表全校學生參加市裏的演講比賽,這次,她演講的主題是“初中生思想道德培養”。這幾天,她一直在準備演講的材料,她既激動又擔憂,畢竟,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比賽。
周末這天,晴晴在房間裏背材料,同學打電話叫她去打羽毛球,她拒絕了。爸爸看到女兒為演講的事耗盡了心力,有點擔心,便敲開門看看情況。
“晴晴,周末也該休息一下的。”
“我知道,但是這些材料不背完,我沒心情休息啊。為什麼背不下來,快煩死了。”
“你把材料給我看看……”爸爸一看,晴晴背的是一則助人為樂的故事。於是,他說:“其實,你發現沒,你背的這一大段雖然有故事,但多半表達的是個人的感受,也就是抒情性文字,而你在背的時候,有沒有注入自己的情感呢?”
“注入自己的情感,這是什麼意思?”晴晴好奇地問。
“因為你在背誦的時候,沒有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沒有親身體會到那種助人為樂的快樂,所以你表達不出那種切身的感受,也就記不住材料了。當然,即使你真的記住了,在演講的時候也未必能打動聽眾。”爸爸說了很多,晴晴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爸爸繼續說:“其實,這些材料是死的、是抽象的,你要想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首先要把它們形象化,容易理解的東西,也就容易記住了。”
“嗯,爸爸,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故事中的晴晴之所以背不下材料,就是因為她的思維一直停留在材料表麵,而沒有對其進行理解和想象。不過慶幸的是,她接受了爸爸的指點,相信她會有所收獲。生活中的青少年朋友們,當你遇到一些不易理解的問題時,不妨也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來說,你可以選擇以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1.形象比擬法
這是一種用形象的事物來比擬抽象事物的方法。使抽象的事物變得直觀,便於理解和記憶。例如,關於物理學中的電流,它是看不見的,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水流,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2.諧音法
諧音法是利用讀音的相似把無意義材料轉化為有意義材料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