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開始勞動以來,醫學就在實踐中誕生了。從原始社會到我們剛剛進入的21世紀,醫學的發展在日益加速,新的藥物、新的儀器、新的理論、新的技術層出不窮。轉眼間,現在的新發展又將成為醫史研究者筆下的曆史,醫學的曆史就在這些一代又一代的新發展中越書越厚。因此,在如此短小的篇幅裏,要勾勒出人類戰勝病魔、自我救療的曆史全貌,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是十分吃力的事。然而,這恰是本書想努力辦到的事情。本書並不企圖成為一種世界範圍的醫學通史,也不試圖去涉及世界上其他各種不同的醫療保健體係。對這些醫學傳統的省略並非是認為它們的曆史不重要,為了更好地研究這些問題,必須做更多的工作,包括更多的細節和更多的主題。由於篇幅所限,隻得忍痛割愛。
為此,作者不得不在浩如煙海的醫學史實中篩選出醫學進程中的十個重大的裏程碑。也許有人會問:為何是這十個而不是其他?的確,在醫學史上重要的史實太多,以何標準來取舍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究竟是從各個年代中篩選,或是從不同國家中篩選,又或是從諸門學科中篩選?
最終,在這些醫學成就中作者找到了兩條線索:一條邏輯線索,一條曆史線索。
第一條邏輯線索即醫生構建現代醫學體係的邏輯順序。在這一過程中,醫生們提出了一個個相互關聯的疑問並試圖逐一解決。首先他們拷問自己:人究竟是什麼,人體的結構如何?此問題的解決建立起了解剖學這一醫學的基礎學科。接著醫生們試圖解釋異常發生的原因:疾病究竟是體液的問題還是器官組織、細胞的變化?當疾病的外部原因找到後,醫生們又困惑於正常的人體如何運轉?通過內分泌學的建立,醫生們為我們揭示了生命的奧秘。然而最終這一切都是為了治療疾病,那麼疾病出現後部位在何處,通過什麼手段來確定位置?醫學家們則聯合了其他學科的學者對醫學的診斷技術進行了改進。接下來的治療則由藥物而手術,由外因而內因。當對已有疾病治療手段的探索暫告一段落後,醫生們則開始考慮能否對“未病”進行預防,因而開拓了疫苗、接種這一領域。最終,醫生們開始思考如何維持健康,反思怎樣的醫學是患者所需。
當然,每一個疑問的解決並非憑借一人之力,也絕非一時之功,它是數代人的心血所凝成。因此第二條曆史線索便是醫生們構建每一重大進程的曆史順序。正是由於幾代甚至十幾代醫家前赴後繼的努力,一座座裏程碑從隻有隻磚片瓦到傲然屹立。在第二條線索中,作者則試圖厘清這些醫家在工作上的承前啟後關係。然而在這些工作中,知名的醫家已為數不少,默默無聞的耕耘者更是不可勝數,書中所列的僅僅是代表而非全部,把榮譽給予這些傑出代表的同時也希望藉此向那些默默的耕耘者表達敬意。
本書寄望於此雙條線索之中,讓讀者了解人類到底已經取得了什麼樣的醫學成就以及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而且還能對人類未來的醫學可能性有所把握。因為從最遙遠的過去一直到我們現在,醫學思想,這個人類治病救人理想的最高尚的表現,始終保持著明顯的曆史統一,而隻有具備了對過去曆史的知識和了解,才能明白或判斷今天的醫學。正如醫學史家卡斯蒂廖尼在其百萬字的巨著《醫學史》的序言中所說:“在科學史上,正如在任何一種表達人類智慧和感情的曆史上一樣,過去永遠不是過去,而是延續至今的、非常活躍地表現在現在的每個形式、每個現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