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園林》和《社會科學戰線》上相繼發表了《論枙說園枛的美學意蘊——紀念枙說園枛發表十周年》和《論陳從周的園林美學思想》後,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讚揚和鼓勵,認為很有價值,於是我就向管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單位申報了“重要藝術家陳從周研究”課題,經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該課題被列入國家級課題。可惜此時先生已經謝世了,悲痛之餘,更堅定我努力做好課題的決心,曆經十年之久,課題終於完成了。現在正值先生逝世十周年前夕,謹以此作為紀念先生的禮物。
首先,我要感謝貝聿銘先生和馮其庸先生對本書出版的支持和鼓勵,貝先生在百忙中為本書的出版發來了賀信,馮先生在病中還堅持為本書寫序言,兩位前輩與陳從周先生的友誼真摯、深厚,真使我感動至深。其次,這個課題能夠完成,要感謝我的丈夫許新,他自始至終地關心、支持和鼓勵我,不僅是作品的第一個讀者,而且讀後能提出許多寶貴意見供我修改、參考。再次,要感謝浙江省圖書館的同誌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我的學生高劍和顧玉英同誌。還要感謝在我調查、訪問和考察期間為我提供諸多方便和支持的先生的友人、鄰居和學生們,以及有關風景區和園林的管理者,特別是海鹽南北湖陳從周紀念館的管理者和寧波文物處處長鄔向東同誌。還要感謝這個課題的管理者文化部陳迎憲巡視員、浙江省文化廳羅永祥同誌、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教授、社會科學院褚超孚副院長和袁清同誌。最後,本書得以出版,還要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的副總編黃寶忠博士和責任編輯宋旭華同誌,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本書才能在紀念先生逝世十周年時正式出版。
本書選用圖片較多,有些圖片由於是幾經轉載,不知原創者姓名,因而未能注明,特此致歉;敬請作者本人或知情者同浙江大學出版社聯係,以便根據有關規定付酬,並在再版時注明。
由於本人水平所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熱切地歡迎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宋凡聖寫於浙大華家池畔 20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