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新宇將史可法送到城門口,就回到軍營裏,他估計此戰的勝利至少可以贏得一周的發展期,正好可以用來整頓軍務。
目前,靜海軍五個軍,建製不合理,按照多兵站聯合作戰的思路,每個軍都應該有不同的兵種,例如,步兵、騎兵、炮兵和火槍手。
如今,靜海軍每個軍,有很多同一出身的人聚集在一起,時間長了,容易形成利益小團體,不利於靜海軍的長遠發展。
例如,第四軍全部是鹽戶,他們的世界觀倒是一致,雖然有宣教官深入了軍隊裏洗腦,但他們群體免疫太強了,很難改變他們的既有思路,隻要將之前同一群體的軍士分散到各軍才行。
方略既定,蕭新宇馬上行動,他在大帥行轅裏召開高級將官全體會議,宣布了軍區改革方案,他親率的“青年近衛軍”暫時不調整。
蕭新宇按照前世“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思路,對大明靜海軍進行架構調整如下:
如今,靜海軍共有六千五百人左右,結合《周禮》“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及現代各國軍製,調整如下:
(一)七軍士為一班,設正副班長一名,編製:9
(二)三個班為一排,設正副排長、宣教員各一名,編製:30
(三)三個排組成一個連,設正副連長各一名,其他人員若幹,編製:100
(四)四個連組成一個營,設正副營長各一名,其他人員若幹,編製:500
(五)三個營組成一個團,設正副團長各一名,其他人員若幹,編製:1600
(六)四個團組成一個旅,設正副旅長各一名,其他人員若幹,編製:6500
(七)三個旅組成一個軍,設正副軍長各一名,其他人員若幹,編製:2萬
考慮到靜海軍目前的規模有限,暫時設1個軍,下轄1個旅,預留第1軍第2旅和第一軍第2旅番號。
青年親衛軍單設,編製暫定為500人,第1軍第1旅,實際編製6000人。
蕭新宇任命了張漢卿和賈文傑為第1軍正副軍長,錢鏐第1軍第1旅正旅長,其餘軍職也作了安排,但也有不少空缺,隻能以後有機會再補,基層提拔與外麵引進雙管齊下,這些關鍵軍職輕授。
蕭新宇是整個靜海軍的統帥,稱“大帥”,隨著隊伍的擴大,靜海軍將重新擁有第2軍、第3軍、第4軍、第5軍甚至是第6軍,當然,那是後話。
蕭新宇心道:“要第一軍滿編,任重而道遠。冒襄的家丁訓練得不錯,可將他們整體並入靜海軍。”
蕭新宇重新劃分番號,發現兵力太少,基本框架雖然建立起來,但尚需時日去填補。
靜海軍完成整編後,不少武官的軍職發生了變化,蕭新宇都一一單獨談話,勉勵他們以後機會多的是,並向他們保證:此次調整俸祿不變。
如今,大明靜海軍隻有陸軍,兵種包括步兵、騎兵、火器兵等,還沒有成建製水師,不過,蕭新宇已惦記上了南明的水師以及福建鄭芝龍家族的武裝船隊。
不知遠在福建的鄭芝龍洞悉蕭新宇的想法後,會是何種精彩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