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木子未來的幾點意見(1 / 1)

木子是個心懷大誌的人,所以在她高考失利,進入Z大後,覺得有些受騙的感覺。主要是Z大的名字改的太好了,本來它是某某職業學院,後來改為某某大學,這其中的差別可大了,不僅是學院和大學的區別,連兩個某某都不一樣。前者隻是個城市名,後者雖不是中華這類響亮的名字,但某某也占了中華大地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木子進了個叫通信工程的專業。填誌願前,木子爸費盡心血為木子查詢各種資料,木子家的電腦一直沒聯網,那幾天木子爸天天往網吧跑,淩晨一二點才回來,反複思量才填下六所一本大學,每所大學又斟酌篩選了六個誌願,其中包括了熱門的金融、通信工程等專業,還有木子據理力爭的心理學專業。木子爸為了那張誌願表實在是付出了不少心血,填的滿滿的,連專科也填了,不過木子覺得沒什麼必要,真的考了那麼差不如去複讀。木子沒有去複讀,而是去了Z大通信工程。不過接下來的大學生活裏木子經常想的是當時為什麼不堅持複讀。

Z大的通信工程也不能說不好,隻是實在不適合木子。中國學生們通常隻有上了大學才知道自己選的專業是個什麼東西,當然也有不少人畢業後也不知道自己專業是學什麼的。木子用一學期知道了通信工程是學數學和物理,用近兩年知道自己和通信工程是冤家死對頭。

所謂既來之則安之,木子其人是個很有阿Q精神的人,憑著‘精神勝利法’,木子在Z大通信工程混了兩年。

木子大三了,一日,木子和木子爸對於木子的未來再次進行了一番爭論,木子不知木子爸是什麼感覺,反正木子是費心又費力,簡直像打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一樣,不比打仗、吵架更加費心費力。吵架打仗隻要由著本能驅使就行,完全是種感性行為。爭論就不一樣了,還得加上理智,尤其是麵對一個你二十多年來從未取勝的對手,把木子全部的智慧加一起都不夠使。

木子爸脾氣不好,但自從木子上中學以後就很少發火,上了大學就更是如此,但一如往昔的是木子爸的固執,木子也遺傳了些,可惜沒有青出於藍。還好木子爸不是個封建的老古董,凡事以民主的態度和木子商量,但由於木子的無能她的民主權利從沒得到伸張。

在木子爸的過保護下,木子並沒有成為一個乖乖女,反而性子叛逆,小學就做過逃學的舉動,對於各種規矩沒有敬隻有畏,膽子隨著年齡增長,連‘畏’也漸漸少了。

言歸正傳,繼續講木子的未來。木子對未來的期盼很多,對木子爸說的就兩點:出國,心理學。然而這兩點在木子爸那裏一條也沒過。木子爸講事實、擺道理、舉例子。木子爸的例子就那麼兩個,木子早已耳熟能祥:單位裏的沒落‘海龜’和前房東的女兒。

舉例子對於木子而言小菜一碟,講事實擺道理也容易得很,木子想當年是以議論文見長,高中的作文還常常做範文,還曾經參加過全國範圍的語文複賽——可惜沒得獎。木子從上小學始,就以她的知識淵博令很多同學深深折服,但這從來就沒打動過木子爸。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家裏人都擺不平,怎麼指望能說服其他人,木子越挫越勇,越勇越挫,若此反複而已。

木子爸覺得木子太年輕,想法不切合實際,說這話的時候,還經常伴有寬慰的笑聲。父母是最好的老師,木子也有這種習慣:在自以為別人幼稚的時候,為顯示自己的成熟大度,也眼角不皺地笑兩聲(心理學上講,眼角有沒有皺紋是評判真笑假笑的依據之一。)

再次言歸正傳。木子最開始想學心理學和很多人一樣:以為自己的心思難懂,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多情的人了——此情非彼情,乃內心感情。木子在與吉大心理學失之交臂後,心理學被木子雪藏了,木子再把它挖出來時,它不再是救苦救難的能使人超然物外或是醍醐灌頂的玄學,而隻是一門學科,與醫學,社會學無異,隻是木子對它情有獨鍾罷了。至於出國,當然是因為國外心理學好,再有就是木子人很小,心很大,想去更過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知道更多的事情。以前木子說過“就算世界不是我的,世界也得給我留塊兒地方吧。”現在木子不止要塊兒地方,還有塊兒她選的地方。

三次言歸正傳,木子和木子爸的爭論雖然在木子‘我去自習’的借口下落荒而逃,但木子掛了電話後發了短信:“我可能會是你的好女兒,但成不了你的乖女兒了,對於我的未來,我決不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