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天地伊始(1 / 2)

天地初始,萬物混沌,清者上,濁者下,遂分陰陽,不知惶惶然天動幾何,地搖幾許,遂成周遭六界,界本無分,亦無達拙,然天地雖廣終有壽數,六界縱達,終分參差。界清者漸上,界濁者漸下,栩栩然萬載更迭,六界成已。

然六界無知無味,無蒙無懂,雖廣越萬疆亦空蕩伐無,如空鍾扣響餘音傳耳。不知然何幾久,天地突遭大劫,萬雷奔騰,岩碎火湧,海穿空裂,地崩天傾,恍然間天地突現聖芒平海攔江,推山磊石,不出數載便成六界定乾坤之聖道。又是萬年,聖芒終穩固天地異同,使正者不畏邪侵,又使邪者不為正毀,天地六界終化平穩,化辯證之大道,六界遂達。

聖芒功成即離,突現異樣,原來萬載變遷,聖芒修天補地亦有感懷思舊之情,不忍天地六界終無一可據,於是聖芒化六色光虹飛騰六界,起初六虹皆入六界之中界,此界上承清乾二界,下有玄黃,莽知,反澈三界,六虹化形漸成胎卵,聖芒遂離六界再無蹤跡。

又是數載寒暑,胎卵漸漸孕成,第一胎卵遂破竅而出,天地間光耀萬道,遠海之深處發出浩瀚回響震蕩六界,天地此時共舞,日月同慶,後有三卵相繼破竅化為生靈,從此六界不再孤無可依,六界生靈也從此開靈通慧便在此地紮根而成。

四卵化形成身後便各自離去,太昊去往乾清界,因太昊最初生於天地故而承天受地自封天地至言法通萬界,於此界化至上清氣為諸般生靈不死不滅法動天地,這些生靈皆為太昊臣子,太昊遂成天神至者自號天皇,乾清界便稱神界。

而後土與朱襄合力化中界泥丸成魂,於中界留靈拓土,泥丸漸漸開智化為生靈片片,繁衍更息,中界漸漸繁茂亦稱人界。後土朱襄看中界漸定便也各自離去,後土來到玄黃界發現人界亡魂不知何故皆來此地搖曳,混亂不堪。

魂靈亦是肆蕩飄飛,後土不忍看其一手所造生靈如此磨難便訂下輪回之法,開拓玄黃界長河,於河源處鑿一大井回通人界,使亡靈得以輪回,後土在玄黃界苦勞數載終成大功,便決定守駐於此地,自號地皇,玄黃界也因為亡靈來往便稱鬼界。

卻說朱襄助後土之後亦離開中界,然中界雖有人靈卻無他物朱襄便覺人靈雖妙,但天地大道並非人靈所能皆通,世間本無一萬全法則,空有人靈終不長久。

於是朱襄遠走莽知界,於莽知界開辟通道,引莽知界荒莽之氣通達人界,化山石為走獸,化沙土為草木,化水精為魚豚,化雲風為飛鳥,化穢濁為蟲豸,然朱襄雖心善通明,但是卻忽略了人靈脆弱,莽知界荒莽之氣本非人界所有,冒然引來如洪水決堤,泱澤四土,人靈在荒莽之氣下漸漸生出怪異,人靈不知此為何物便稱其為“疾”和“病”朱襄心中有愧,看人靈們遭災逢難心如刀絞,便傳人類百草之術,因為走獸草木皆為荒莽之氣所化,以其攻病可有奇效。

人靈感懷後土朱襄莫大恩德,尊稱後土為媧皇娘娘,尊稱朱襄為神農炎帝。朱襄來往莽知界,亦為萬靈之父,萬靈稱其為人皇,莽知界因眾非人靈所駐亦稱妖界。

天地法則本有陰陽,太昊獨握天地至權,後土朱襄不願與其爭鬥,便也由他作為,然顓頊亦是六卵之一本就特例獨行,不忿太昊獨權,亦不滿生靈輪回之道,覺生靈本該不死不滅方得逍遙,然乾清界至上清氣為太昊所用,顓頊苦於太昊力強不能與之爭鬥,便孤身來到反澈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