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人似乎就是在等這一聲呼喊,有人帶著鬥笠前來迎接。
“在的在的,快些進來。”
屋中燃著炭火,比外麵的天空亮了不少,這時才仔細的打量眼前開門的人。
不是他人,正是前兩天在地中幹農活的青年。
劉備道:“你不是那位青年麼?”
青年道:“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下,我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正是將軍三番兩次前來尋找的人,前兩日的怠慢還望多多見諒。”
劉備大手一揮道:“哎,小事兒,先生勿要放在心上。”
再道:“今日所來,是望先生出山,輔佐於我。”
諸葛亮想了想道:“但恨亮年幼才疏,既然將軍三次顧我於草廬之中,亮願效犬馬之勞。”
諸葛亮說罷便一頭磕在地上,劉備急忙站起來,上前將諸葛亮攙扶了起來。
屋外的雨勢並沒有停歇的意思,眾人分左右坐下,談論著即將在北方發動的大戰,袁曹之爭,誰贏了,誰是北方的霸主,並且有了能夠改朝換代的能力。
張維喝了一口的茶,好怪的味道,到底還是適應不了這個味道。這個時期的茶,是在水煮沸之後,將茶葉倒入其中,並加入蔥、薑等調料,煮好後即可飲用了。還是更喜歡後世的茶葉,可惜不知道怎麼樣製作的。
張維道:“我觀曹操和袁紹之間必有一場戰爭,雖然曹操的兵力不及袁紹。可是我認為曹操必勝,袁紹必敗。一是猶豫不決,缺少殺伐果斷的魄力。二是大臣爭權,讒言惑亂。戰爭是稍縱即逝的機會,差之毫厘、謬之千裏。”
諸葛亮道:“我認同子維的看法,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場持久的戰爭,如果劉荊州舉全力能夠從南麵攻擊曹操,那曹操必然會敗亡,我認為劉荊州沒有這個勇氣。”
…………
第二天一大早,諸葛亮隨著張維劉備等來到了襄陽城。
幾天後,甘寧和徐庶以及向朗都處理好家中事情,彙集到襄陽。
張維覺得在襄陽待得時間差不多了,便向劉備進言說我們該啟程了。
彙集甘寧所帶的一千五百人,加上在荊州招募的兩千餘人,以及原先跟隨的兩千人,整個往南去的隊伍越發龐大了。
離開時,劉表率手下文臣相送。
劉表道:“不知此一別何時才能再次相見啊。”
劉備道:“交州就在荊州的南麵,待我安定交州後,定然會來襄陽看望景升兄的,還望景升兄多多保重身體,告辭。”
“告辭。”
自襄陽往南走上兩千餘裏,便到了交州地界。即便是張維每天都在車中,都會感覺到很是難受,不知道當初建議劉備取交州是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