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不知道的是,先前因為兄長的去世,他選擇回鄉,離開了劉備的身邊。在家鄉常山郡守孝了幾年後,本來是想去投靠劉備,可是在鄴城聽到了消息,說劉備被他人打敗,沒有了劉備的消息,趙雲隻好選擇在鄴城住了下來,這一住便是小半年。
“我早些年在外遊學,聽聞公孫將軍有一儒將,難不成是趙兄你。”張維道。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應該就是我了。哎說了半天話,還不知道這位先生您的名字是什麼。”趙雲摸了摸頭道。
“在下河間鄚縣人士,姓張名維字子維。這是我的弟弟張巡,此次我兄弟二人外出,是準備前往許都遊學。”雖然是搬家到許都,但還是說的隱晦一點比較好。
“前往許都啊,那勞煩子維兄一件事情,幫我打聽下鎮東將軍玄德公如今在何處,在下定有厚報!”趙雲拱手道。
“可是劉備劉玄德啊。”
“正是他,張兄也識得玄德公。”趙雲一臉驚訝的道。
劉備在被呂布擊敗以後,便去投奔了曹操,算算時間應該還在許都,何不讓趙雲一塊前往許都,這樣路上也安全些。
“玄德公我倒是不認識,不過玄德公也在許都,子龍兄不知道麼?”
“啊玄德公在許都,不應該是在徐州的麼?”
…………
第二天,趙雲在城門口送別張維幾人。
“子維兄一路順風啊,待我處理好身邊瑣事之後,定會前往許都,那時再會,一定會與君把酒言歡。”
“那子龍兄告辭,弟一定在許都等著你。”
張維告別了趙雲,踏上了前往許都的路程。
在晃悠悠的馬車上,張巡扭頭問向張維
“大兄,你為何對那趙雲如此的熱情啊!”張巡道。
張維稍微沉思了一下道:“如今天下諸侯並起,相互征伐不斷,結交一些武人也許將來會用得著啊。我們之所以離開河間,就是因為為兄不看好袁紹啊。袁紹這個人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袁紹此人庶子出身,如今他的兒子都已成年,且外有大敵當前,卻不立其繼承人,必有爭奪一番,失敗是早晚的事。”
“那大兄看好曹操麼?”
“相比較袁紹之輩,我更看好曹操,但是我很懶,隻想找個人混日子而已。”張維伸了伸懶腰道。
又伸手拿起一本竹簡道:“不講他們了,鬧心,來給你講授《論語·子路》。”、
“大兄,這個教過了。”
“教過了麼?那就再複習一下麼,書讀百遍,其意才現啊!”
一陣抑揚頓挫的讀書聲在荒野中傳出,傳的很遠很遠。
建安四年二月,這時候袁紹和曹操還沒有正式的對立起來,各自在忙著占領土地。袁紹在攻打幽州公孫瓚,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曹操這個時候剛剛結束對呂布的征討,正在休養生息。
終於在走走停停了一個多月後,張維和他的弟弟張巡到達了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