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萬物”虛無腦海中一句句道家箴言生出,他雖然從小於少林寺中學佛法,練習佛門武功,但是說到底身為一名漢人,他心中更傾向的還是道家,而且他的性格也更加的趨向於道家。
佛門講究度人,慈悲為懷,以一顆仁慈之心懷天下萬物,佛祖割肉喂鷹,佛門中人自當舍己而為人,忘記自我、本我、超我、無我相我眾生相,從而涅槃為佛。
這樣的佛門的宗旨,佛門思想和虛無的性格太過衝突了,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若是他本是一個嬰兒,從小觀閱佛經既有可能被感化,但是即使這樣的人,佛門之中也會出現諸如鳩摩智那般的人。
更何況他重生之前就已經有了二十餘年的生涯是在一個各種思想充斥的現代化社會中生存的,本性早已成型,因此在看了佛經之後又豈會真的被感化成了一個正統的佛門修士呢?
若是他被因此而改造成了一個正統的佛門修士,那麼他就不是虛無,更成不了一個真正的強者,一個強者唯有堅持自己的道,不為他人他物所惑,方能走得遠,到達真正的彼岸。
不管他的道是什麼樣的道,都是屬於他自己的,釋迦摩尼開創了佛門、老子等先賢開創了道門、孔子開創了儒家,一些傳說之中更有魔門的始祖羅睺,不管世人信不信,讚不讚同,都不得不說,他們達到了各自領域的巔峰,高高在上,即使為魔,也是萬魔之始。
釋迦摩尼割肉喂鷹,當初也許有人說他傻,老子推崇無為更有人不屑,孔子於春秋列國周遊,宣揚他的仁義之道,不為當時諸侯爭霸的現實所需要,羅睺更是一個世人唾棄和憎惡的魔祖,但是他們的成就無人可以否認。
或許這就是英雄和梟雄的區別,英雄不一定是很有本事,但是一定是做了一些讓大多數人喜歡和讚同的事情,而梟雄,即使世人不喜,但也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給他一個梟雄的稱號,譬如曹操。
可以如此說,英雄是求來的,是向世上的大多數人求來的,而梟雄是打來的,是用無敵的鐵拳將打將出來的,無人可以否認。
即使時勢轉變,英雄可能成為一個讓人唾棄的罪人,而梟雄永遠是梟雄,猶如一塊豐碑屹立在那裏,永不倒下。
而虛無,他不想做什麼英雄,不想做一個大多數人都喜歡的人,而是要做一個所有人都無法忽視的人,即使千載萬載過去,他的成就依舊高高在上。
道門有無為,有逍遙,更有出世之道,一切講究本心,這才是他喜歡的,可以一念為善,一念為惡,一切皆隨本心,皆是出自於自願,而善惡不過是外界的標準評判罷了,又如何能妨礙的了他的心跡呢?
此時此刻,在虛無好像忽然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當中,他做於一塊整潔白淨的道台之上,四周雲霧繚繞,朦朦朧朧,在他的身前,有一棵參天巨樹,它高聳入雲間,貫穿天際,上麵枝繁葉茂,下方根莖虯紮,深入泥土之中。
枯葉從上方飄落下來,他伸手接住一張,放在身前看著,“生於地,長於天,終究回歸於天地”,低頭呢喃,眸子中閃爍著玄奧而深邃的異彩。
“那天地呢?萬物呢?萬物終究歸天地,天地歸於何方”他仰頭看天,上麵雲霧漂浮,望不見盡頭,“萬物歸八卦,八卦歸四象,四象歸兩儀,兩儀終究是化為太極嗎?而太極呢?無極生太極,無極方為天地之本源嗎?”他疑惑的聲音在天際間回蕩,可是沒有人可以回答他。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而後為萬物,太過繁瑣了”他霍然起身,一股氣勢激蕩,震的四周雲霧翻滾如潮。
“無極為始,一為太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之數便可將這天地萬物囊括其中,衍化眾生白狀,至於無極限”,虛無口中誦念箴言,字字珠璣,宛若漫天梵音,大道之聲,在這天地之間回蕩。
這一刹那,他體內的三股真氣再次自丹田氣海中生出,易筋浩大,北冥廣闊,六脈強銳,這三股真氣產生之後,便依照各自的功法在體內輪轉了一圈。
而後重新回到各自原本所處的位置,它們停留在那裏,但並未就此平息,而是顫顫浮動,虛無的臉上忽然現出嚴肅之狀。
體內那三股蟄伏的真氣忽然又是一動,這一次他們的行功路線和原先的都不同了,彼此之間也都不同,乃是三種全新的功法,與原本的功法沒有一絲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