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配素博士2006年6月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在攻讀博士期間專門研究運動與個性這一科研課題,本書是其三年讀博期間努力的成果。
運動員個性研究從20世紀20年代末起步到今天隻有不到100年的曆史。這期間,研究者主要依據心理動力學理論和特質理論等,運用觀察、投射和測量等方法對某個或某幾個專項進行研究。因為研究結果多停留在羅列運動員的個性特征或指出某些特征的差異性,所以這些研究明顯表現出研究者缺乏對運動員個性的整體考慮,沒有重視運動員個性特征內在聯係。同時,這些研究強製假設運動員個性結構特征符合其所使用的個性量表所測量的特征,因此造成研究結果不能有效地解釋運動行為。有研究者認為,造成此種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理論依據的欠缺和方法學上存在問題。
鑒於前人研究經驗,本書首次依據個人構念理論,從認知角度對運動員個性進行係統研究。目的是係統探索運動員個性構念係統結構特征及結構構成的內在聯係。研究假設是運動員個性具有自身的結構特征。被試是各個項目的專業運動員和普通文理科大學生。工具是運動員角色貯存測驗表。研究步驟是:步驟一,通過實驗提取90名專業運動員的個性信息,進而建立183個個性構念詞彙信息庫;步驟二,編製個性詞彙5級李克特量表,請220名專業運動員被試和290名普通大學生被試填答,回收問卷後,對數據進行項目分析,刪除沒有達到鑒別度的詞彙;步驟三,請500名運動員對具有鑒別度的個性詞彙進行填答;步驟四,對所得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得出運動員個性結構特征;步驟五,路徑分析運動員個性結構構成因子之間的內在聯係。
研究的主要結論是:一、運動員個性構念數受到運動等級、運動項目等因素顯著影響;二、運動員個性構念係統適合分為外向性、情緒性和閱曆性三個維度,這是以運動員為研究對象而得出的個性係統分類法,符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表明運動員個性具有自身的結構維度;三、運動員個性構念係統的各結構構成因子之間有的有直接的顯著關係,有的則可能存在間接的影響。
另外,由於本書涉及到很多運動項目及從事各種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因此作者在本書的附錄裏專門介紹了一些相關的運動項目及其對人類心理的一般影響,以幫助讀者對本書內容的理解。
王天生
2009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