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提起抑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心情煩躁,坐立不安,睡不著,吃不下,沒法正常工作。麵對抑鬱症,相當一部分人不當回事兒,認為“不就是想不開嗎”、“不就是小心眼嗎”,周圍人勸勸、忍忍也就過去了;還有一些人不分輕重緩急,一律把它當成大事,甚至認為抑鬱症等同於精神分裂症,是件很羞恥的事……

抑鬱症不是“鬧情緒”、“思想有問題”,也不是“人格軟弱”,而是一種有著明確生物學基礎的、以持久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實,抑鬱症的產生和一個人的心情好壞有著直接的關係。調查表明,80%的抑鬱症患者都是由於生活壓力過大,心情之弦緊繃,長時間無法得到釋放所致。因此,治療抑鬱症的最佳辦法是找到一個釋放壓力之處,來為他們提供一個緩和心情之弦的方法,而看、聽笑話則是其中之一。

笑話之所以好笑,是因為短小精悍的文字裏麵蘊含著背離生活的可笑元素。當一個正常人看到某些可笑元素時,全身的肌肉會呈現放鬆的趨勢,從而讓全身的神經得到放鬆,進而出現心情愉悅,頭腦興奮,達到釋放壓力的最佳效果。

傳說,在清朝有位縣太爺,因患心病整天愁眉苦臉,鬱鬱寡歡,食不甘味,睡眠也不安穩。日子長了,隻見他日漸憔悴。家人到處求醫,療效甚微。

有一天,當地一位醫術高明的老郎中得知此事,便上門診病。在為縣太爺把脈之後,一本正經地說:“你乃是得了月經不調之症。”這縣太爺聽了立即笑得前仰後合,說:“此言謬也。”便把郎中逐出。

後來,這縣太爺逢人便講此事,每次都笑聲不止。誰知沒多久,他的病竟好了。這使他恍然大悟,這是郎中的絕妙之處。其實,這就是“笑療”治愈了縣太爺的抑鬱症。

無獨有偶,晚清女強人慈禧也是個輕度抑鬱症患者。麵對內憂外患,作為太上皇的慈禧所麵臨的壓力實在太大了,每天不僅要麵對大臣們沒完沒了的參議,還要處理宮廷內外的雜事,整個人就像一個機器在運轉。為了緩解慈禧的壓力,哄慈禧開心,當紅太監李蓮英不失時機地為慈禧準備了個會講笑話的小班子,每天定時給慈禧講笑話。“笑療”讓慈禧的煩惱得到最大限度地解除,對慈禧的執政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笑話,一笑而過,我們不必過多地思考其中蘊含的深意,隻要能緩和我們的神經,愉悅我們的心情,這就是笑話的最佳效果。

經常看笑話好處多多:可以治療抑鬱症、可以長壽、可以使你永遠充滿熱情等等,您會慢慢的發覺生活原來是如此的美好。

治療抑鬱症,我們可以用笑話來嚐試,這就是我們提倡的“笑療”!當我們笑起來的時候,抑鬱症也就離我們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