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雙調·清江引]長門柳(二首)(2 / 2)

“賞析”

此曲抒發遊子行蹤無定、人生無所歸屬的千古憂思,以及濃濃的思鄉之情。小曲前四句,展示作者獨立寒秋,在楚天空闊的背景下的自我形象。“孤身”與“萬裏”,“寸心”與“千古”,構成短促渺小的個體生命與無限時空的鮮明對照,人生失意者的悲愴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後三句,作者由於孤獨而思鄉,推想遠隔千山萬水的閨中人此刻正站在樓頭,望斷千帆,希望夫君歸來,可是她又落空了。以對方思己的場景,深化作者的思鄉情緒,是詞曲中的常例。呂止庵圓熟地融會前人詞境,為我所有,與前四句形成統一的藝術整體,將遊子思歸與人生失意這兩種意緒融合無痕,具有藝術感染力。

[仙呂·後庭花]懷古·芙蓉凝曉霜

“原文”

芙蓉凝曉霜,木犀飄晚香。野水雙鷗靚,西風一雁翔。立殘陽。江山如畫,倦遊非故鄉。

“譯文”

拂曉之際,荷花上的露珠凝成輕霜,傍晚時分,金桂枝頭散發濃鬱的花香。山溪裏鷗鳥嬉水,分外靚麗,成對成雙;晴空中頂著西風的大雁,向南方飛翔。孤獨的遊子啊,站在殘陽餘暉裏。江山美如畫,可惜不是故鄉;疲憊的遊子啊,惆悵複惆悵。

“注釋”

[木犀]桂花的別稱。[靚(liàng)]亮麗。

“賞析”

這是一支遊子思鄉曲。前四句為二組對偶句,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秋光圖;芙蓉凝霜、木犀飄香、鷗鳥嬉水、大雁南翔,極為和諧。正是大自然的和諧景象更勾起作者的歸思,鷗鳥成雙成對地遊玩,可是自己卻孤身漂泊,即便身在如畫的地方,又怎能不感歎欷歔呢?江山的美麗與作者的惆悵意緒之間形成強烈反差,“江山如畫,倦遊非故鄉”,恰是這兩者反差的概括,這與“江山信美非吾土”的王粲情結頗相似,在歸思的後麵,都包藏著人生的失意。

“作者簡介”

真氏 名字不詳,歌妓。建寧(今福建省建甌市)人。南宋詩人真德秀的後人。其父是小倉官,因挪用公款無力償還,被迫將女兒賣為官妓。在一次宴會上,著名文人姚燧得知她的身世,設法讓其脫離樂籍,從良後嫁給一個小官吏。事見《輟耕錄·玉堂嫁妓》。今存小令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