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故土情深》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第一章雙嶺村
坐在歸隊的大巴車上,陳建軍的心情是無比沉痛,腦海裏不斷回放著雙嶺村那一幅幅讓他十分糾心的畫麵:
一個近40米高的煙塔,一年四季往外噴吐著淡黃色的煙霧,隨風向四處飄散著;
一個近600畝的水庫,沿岸的水麵上一年四季飄浮著黑乎乎、明晃晃的油汙,油汙當中一些油亮的白點忽隱忽現,有的白點還偶爾動一下,那是剛剛死去以及即將死去的魚;
一條5米多寬近3公裏長的灌水渠,連接著水庫和村南頭的清水河,渠內兩側的水草已被油汙沾染,每根都油黑透亮的耷拉著;
一片近3000畝平整規正的長方形水田,遠遠望去,千溝萬壑間雜草眾生,工業垃圾、建築垃圾、生活垃圾混雜在一起,東一片,西一片,溝壑汙水橫流,惡氣衝天,田間蚊蠅肆虐,老鼠成災;
還有那些被淤泥填滿而幹涸的池塘,幾顆枯柳橫七豎八的倒在池塘的淤泥裏,有的在根部還長出一根黃綠色的柳條。
還有......!還有許多讓陳建軍痛心的畫麵在眼前回放著,他不斷的在心裏問自己:“這還是那個生我養我的雙嶺村嗎?這還是那個小時候與夥伴們在池塘遊泳摸魚、在田間玩耍遊戲的樂土嗎?”
誠然,這些年雙嶺村集體經濟發展迅猛,村開發區裏企業林立,村的建製和地域也不斷擴大,村集體經濟發達,遠近聞名。但是經濟迅猛發展的背後隱藏的卻是環境的極速破壞,河水的汙染、良田的荒蕪、滿天的煙霧,這些都是一味追求GDP、追求政績而付出的代價。
曆任村書記都升遷了,當初他們高興的來,一番“宏圖大展”之後又愉快的邁著升遷的步伐滿意的走了,如今留下了環境不斷惡化這枚苦果,卻讓世代生活在這裏的村民們獨自吞食。
這些年村裏人手頭是有錢了,物質生活也豐富了,家家住上了兩層小樓,但對於生存環境的惡化、良田的被迫荒棄,他們也是痛心疾首,義憤填膺,也曾封堵過企業的大門,也曾集體上訪過,可是又有什麼用呢,在經濟發展為首要任務的那個年代,環境汙染根本就不被重視。環保局是來了,提了些整改意見,罰了點款又走了,企業照樣轉,汙水照樣流。最終的結果是,那些汙染企業的負責人將一摞摞的人民幣整齊的碼在村民們麵前,這是給他們田地的雙倍補償款,以後每年如此,如果還要堅持上訪的話,在這幾家企業裏上班的本村人明天就不用上班了。麵對胡蘿卜與大棒,他們最終選擇了前者。
可如此嚴重的環境汙染,難道雙嶺村的幹部也熟視無睹嗎?
雙嶺村,由東、西兩個平行且呈南北走向的小丘嶺組成,東嶺坡度較緩,所以村民都居住在東嶺西邊的緩坡上,而西嶺坡度則較陡,無人居住,長年生長著一些雜樹以及密密麻麻的低矮灌木。東、西嶺之間便是那3000畝水田,水田北麵就是那600畝水庫,建有一條東西走向寬近10米的大壩,保護著下遊的耕地。水田的南邊便是長江的一條支流清水河,清水河與水庫之間便通過那灌水渠相連,這條灌水渠就在西嶺的坡下,長年灌溉著那3000畝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