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平定山越(上)(1 / 2)

二十萬金旋大軍由水路分批出發,經陸口、九江直抵鄱陽港,兵鋒直指山越,消息傳出,天下震動。自何進專權,州郡自立以來,天下早已大亂,中原諸侯混戰不休,數十年來隻聞外族寇邊之舉,哪有漢軍主動出擊之事。

一時之間,天下諸雄皆抱著一種看好戲的心態,隻等我兵敗之日,便可一舉進兵,將我打入萬劫不複之地。不過天下士林清議則對我此舉大肆吹捧,稱這是有漢以來少有的壯舉,此舉若成,則可重現漢武之雄風,再振大漢之威名。

朝野清議雖然對我沒有什麼實質作用,但是卻可以讓那些想著趁火打劫的諸侯有所顧忌。在這個時候發兵攻打我,無疑是與天下士林作對,得罪天下民心,所以隻要我一日不失敗,周圍的各方勢力就一日不能輕易對我動手。

雖然暫時沒有了後顧之憂,但是這山越也確實不好對付。孫堅zhan有江東多年,山越之亂從未停息過,可以說誰挨著江東,誰就會頭痛。劉備在江東一直沒有站穩腳跟,就和這山越作亂有很大關係,現在山越將搶掠重點放到我治下的州郡,不排除是劉備禍水西引的計策。

山越人個頭不高,但是極為剽悍,特別善於在濕地、叢林、山地作戰。偏偏這山越世居之地就全是山地,處處叢林,大片濕地。所幸我的部隊也算以步兵為主,通過交州、蜀中征戰,對山地戰也算得上拿手,換上別的諸侯想一次就解決山越問題,恐怕一成獲勝的希望都沒有。

我在鄱陽一邊集結後續部隊,一邊等待派去同山越談判的使者。打山越不是短時間能搞定的,必須先分化一部分山越人,從內部削弱他們,才有可能徹底地解決山越問題。山越中原本就有不少躲避戰亂的中原百姓,他們憑借自己較山越本地人更為豐富的知識,有很多都在山越部落裏身居要職,受他們的影響,山越中有不少仰慕中原文化,親近漢朝的部落。

這次我發兵二十萬征討山越,在山越內部也引起了巨大震動。雖然山越能動員近四十萬的青壯作戰,但是那隻是一個統計數據。上百萬的山越人散居各處,名義上聽從山越王的號令,但很多都自行其事,部落之中隻知有族長,不知有山越王。就算山越王能集中到足夠的青壯,武器對山越來說也是大問題。中原各地對鐵器的管製是相當嚴格的,鐵器外流到邊境夷族,那絕對是禍害自己的蠢事,山越也隻有山越王直屬越兵裝備有較多的鐵製兵器。因此我這次以兵威壓迫,對山越各族的壓力是很大的,這個時候誘之以利,應該能爭取不少山越人過來。

很快去各山越部落的使者都陸續地回來,大部分的山越族長都抱觀望態度,也有幾個部落不堪忍受大山裏困苦的生活,向往中原的繁華,同意接受我軍的招撫,移居山外。這幾個部落雖然都不是什麼大族,加起來也不過幾萬人,能作戰的青壯也不過幾千人,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也明白這是一些大部族派來探路的,隻要讓他們嚐到甜頭,知道了接受招撫的好處,不愁那些觀望的部族不跟著來。

見到自己治下的族民受到了我的盅惑,不少部族對自己的命令推三阻四,山越王大為憤怒,斬殺了幾個抓住的派去山越的使者,更是令自己的直屬部隊封鎖進山要道,集結軍隊,威懾那些懷有二心的部族。

是時候滅一滅山越王的威風了,集結完二十萬大軍後,我軍十五萬人正式由鄱陽出發,向山越逼進,留下五萬守衛鄱陽這個大本營。為了看看鄧艾的能耐,我令他和魏延各領兩萬人馬,同為前鋒,分進合擊,相互策應。

龐統對這個方案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兩鋒分為兩路,兵力分散,容易被山越各個擊破,反倒是魏延鄧艾二人相互較勁,同時請戰,大有一較高下之意,最後我一錘定音,讓他二人領兵而去。

不久兩人都遇上了山越王的迎擊部隊,廝殺一陣得了小勝。

魏延和手下一幹蠻將呆得久了,打起仗來更加凶狠,手下士卒也個個悍不畏死,那些山越兵倒是正合了他們的胃口,雙方都驍勇異常,一陣對攻,魏延等將身先士卒,將山越殺退,並隨後追殺。

鄧艾手下是一些蜀中將領,通過幾個月的接觸,這幫將領對鄧艾的統兵能力倒也是心悅誠服,而且手下的蜀兵多年征戰,對山地戰也頗為拿手。山越部隊襲來,鄧艾令手下兵將列陣迎敵,先以弓弩遠射,再以長槍兵拒敵,隨後刀盾兵掩殺,山越兵見他陣形嚴整,心中慌亂,又久攻不下,隻得向山林中逃去。鄧艾一麵打掃戰場,一麵令人到中軍報捷。

我收到兩份捷報還沒高興多久,就又傳來魏延入林追擊被伏,損失了幾千人馬的消息。這個魏延,到底急躁了些,貪功冒進,比不得鄧艾穩重。當然這個事我也脫不了幹係,雖然兩個前鋒相互競爭,能夠激發士兵的士氣,但是爭功往往使帶兵將領不能看清形勢,做出錯誤判斷。最後我還是把魏延招回中軍,讓他手下的孟優等人帶著殘部歸到鄧艾手下,統一聽鄧艾指揮。